1.int array[5];
arrray += 2; //错误, array是常量指针(int const *array),不能被修改.
int *p=&a:定义的指针p是整型数据,p++之后,p中的地址就会增加4个字节。
这就是指针偏移运算,这种方式比CPU直接取地址效率还要高,所以设计程序都会尽可能地采取这种方式。
p+=3:将指针向下移动3格,如果p是整型,就移动12个字节。(等价于p[3])
数组和指针的本质都是地址,所以*pa=array,相当于将array数组的地址赋值给pa指针,这样pa[1]的功能和array[1]的功能就没有区别了。
数组是指针常量,指针是指针变量,数组的指向对象是固定不变的,指针变量的指向对象会改变,所以这两种指针还是有所差别的,指针能实现数组的功能,但是数组不一定能实现指针的功能。
指针类型的加减做的是地址的偏移(表示把内存地址进行移动)
p[3]表示 把p往下偏移移动三格(=> p+=3)
数组的本质也是一种指针;任何需要用数组操作的地方都可以用指针来操作;因为指针和数组本质上都是内存地址。
但反过来则不一定,所有指针能操作的数组不一定能够操作。数组名不可以被操作。即“array+=2” 会报错。
p是一个指针变量,是一个可以指向不同地址的量;而array本质上是一种指针常量。
指针常量能操作的一般指针变量也可操作,但指针变量可以把指针指向别的地方而指针常量则不可以,即array一旦声明指向了某个地址则永远指向这个地址而不能被改变。
数组和指针可以有一定的通用性又有一定的差别。
Array数组其实是一种指针常量,而p则是一种指针变量(数组和指针有一定的通用性,又有一定的差别,指针可以表达数组,而数组不可以表达指针);
p++:指针偏移,运行效率比数组高;
为什么p+4;*p=101 与p[4]=101等价???p[4]=101代表从初始位置(a的地址就始)以四个字节为一步,向前走4步,到达某个位置,然后对这个位置进行初始化赋值,即把101赋给这个地址所代表的内存空间。p[4]代表从初始位置(a的地址就始)以四个字节为一步,向前走4步,到达某个位置。*p=101,代表此时指针指向的地址(即走了四步后所在位置)并对这个地址所在的内存空间进行初始化,赋值为101。
数组名本质是一个数组开头的地址,可以把它赋值给指针变量
int array[n]
int *p=array;
2也是因为这样:它是一个固定的值(指针常量),不可以
array+=2;
指针可以;
p+=2;
p+=3表示向后移三个位置
1、数组名本质是一个数组开头的地址,可以把它赋值给指针变量
int array[n]
int *p=array;
2、也是因为这样:它是一个固定的值(指针常量),不可以
array+=2;
指针可以;
p+=2;
3、
array[0]=p[0]
p=&a;
p +=4;
*p=1000;//赋值
p=&a;
等价于
p[4]=1000;
4条代码化成一条代码
对指针变量而言:
p +=3
p[3]
意义相同
使用调试功能 gcc -g
gdb ---> 断点调试,单点调试
gcc -g 文件名.c -o 文件名.out ---> 使用gdb编译
gbd ./文件名 ---> 开始执行db调试
l:(list)列出源码
回车继续执行刚刚的命令
start ---> 开始执行
break n ---> 截取第n行断点
print或p a ---> 打印输出变量a
n ---> 跳到下一行继续执行
s ---> step 跳入函数
bt ---> 查看函数堆栈
f ---> 切换函数堆
f 1 ---> 跳转到函数1
q ---> 退出调试
enum 枚举类型名{
枚举常量1,枚举常量2,......};
注意:
枚举常量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枚举常量之后不需要逗号。
整个枚举类型定义语句的最后需要一个分号。
在没有显式说明的情况下,枚举类型中的第一个枚举常量的值为0,第二个为1,以此类推。如果只指定了部分枚举常量的值,那么未指定值的枚举常量的值将依着最后一个指定值向后递增(步长为1)
不同枚举类型中的枚举常量的名字必须互不相同。同一枚举类型中的不同的枚举常量可以具有相同的值。
1、定义枚举类型后声明枚举变量
2、定义枚举类型的同时声明枚举变量
3、定义枚举类型的同时利用typedef关键字将其声明为类型别名,然后利用该类型别名声明枚举类型变量
指针数组和数组指针的区别:
数组指针(也称行指针)
定义 int (*p)[n];
()优先级高,首先说明p是一个指针,指向一个整型的一维数组,这个一维数组的长度是n,也可以说是p的步长。也就是说执行p+1时,p要跨过n个整型数据的长度。
在32 位系统下任何类型的指针永远是占4 个字节。即数组指针永远占4个字节。
如要将二维数组赋给一指针,应这样赋值:
int a[3][4];
int (*p)[4]; //该语句是定义一个数组指针,指向含4个元素的一维数组。
p=a; //将该二维数组的首地址赋给p,也就是a[0]或&a[0][0]
p++; //该语句执行过后,也就是p=p+1;p跨过行a[0][]指向了行a[1][]
所以数组指针也称指向一维数组的指针,亦称行指针。
指针数组
定义 int *p[n];
[]优先级高,先与p结合成为一个数组,再由int*说明这是一个整型指针数组,它有n个指针类型的数组元素。这里执行p+1时,则p指向下一个数组元素,这样赋值是错误的:p=a;因为p是个不可知的表示,只存在p[0]、p[1]、p[2]...p[n-1],而且它们分别是指针变量可以用来存放变量地址。但可以这样 *p=a; 这里*p表示指针数组第一个元素的值,a的首地址的值。
数组占多少个字节由数组本身的大小决定,每一个元素都是一个指针。
如要将二维数组赋给一指针数组:
int *p[3];
int a[3][4];
p++; //该语句表示p数组指向下一个数组元素。注:此数组每一个元素都是一个指针
for(i=0;i<3;i++)
p[i]=a[i]
这里int *p[3] 表示一个一维数组内存放着三个指针变量,分别是p[0]、p[1]、p[2]
所以要分别赋值。
这样两者的区别就豁然开朗了,数组指针只是一个指针变量,似乎是C语言里专门用来指向二维数组的,它占有内存中一个指针的存储空间。指针数组是多个指针变量,以数组形式存在内存当中,占有多个指针的存储空间。
还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同时用来指向二维数组时,其引用和用数组名引用都是一样的。
比如要表示数组中i行j列一个元素:
*(p[i]+j)、*(*(p+i)+j)、(*(p+i))[j]、p[i][j]
优先级:()>[]>*
*p是指指针p的内容,p是指指针p所指的地址,*p=&a;是指p此时的内容换成a的值。p++;p+=3;都是指针的偏移,p+=3;不是地址+3,而是地址往下数3个格,即根据这个指针的数据类型确定每个格的字节数。如果p是int,那么每个格就是4个字节。
同时,还可以用p[0]、p[1]、p[2]、p[3]、p[4]、p[5]等代替,省去了指针的偏移。
int类型的指针每次加4个字节
p++内存地址往下移一格
p+=3 *p=101; p[3]=101; 内存地址往下移3格
int *p=array; array是指针常量
数组与指针的不同在于数组是地址常量,而指针是地址变量
1.论视频中出现的*p=&a和p=&a
请注意第一次时 int *p 是指针声明 =&a 这是赋值。第二次的 p=&a 也是赋值 但是p前面没有加* 因为已经声明过了 除了声明地方之外的*p 意义为:取p这个指针变量所指向的地址中的值
2.p++:指针偏移,运行效率高
3.p+3与*p+3区别:前者是把现指针向下移动三格,后者是对指针所指地址的变量进行操作(数学运算加3)
(Plus:p+=3与p=p+3等同,加的是步数,原理跟p[3]一样)
4.为什么p+4;*p=101 与p[4]=101等价???p[4]=101代表从初始位置(a的地址就始)以四个字节为一步,向前走4步,到达某个位置,然后对这个位置进行初始化赋值,即把101赋给这个地址所代表的内存空间。p[4]代表从初始位置(a的地址就始)以四个字节为一步,向前走4步,到达某个位置。*p=101,代表此时指针指向的地址(即走了四步后所在位置)并对这个地址所在的内存空间进行初始化,赋值为101。
5.i为什么1? GCC的优化,i是整形,在地址a之后。i初始0,循环一次后指针指向i,此时i+1=1(i++)
6. 指针如何指向数组?e.g: ①int a[3]={1,2,3}; int(*p)[3]=&a
②int *pa=array; pa[0]=1; pa[2]=2; pa[2]=3;
*pa=array
array本身就是个地址,所以不用加&
array类似是指针常量
*pa类似指针变量,
*pa=&a后又有p=&a?
因为做了6次的p++的指针操作,在新的循环开始之前,要把p指向的位置重新挪回指向a的地址
P[4]=101后
arr[2]=101
数组本质上是一种指针常量,不可偏移
数组和指针有一定的通用性,也有一定的差别
查看内存:x(输出内存的值)/3(显示值的数量)d(以十进制显示) 0x7fffffffde14(从哪个地址开始显示
gdb调试打印内存: x/3d * ,说明:x代表打印,3代表打印长度,d代表十进制输出,*代表首地址
指针运算:int *p; p++ ; 说明:指针运算和类型相关,因为p为int *类型,int类型为4个字节,故p++偏移4个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