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分区规则
系统分区分为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
主分区最多有4个,扩展分区最多1个
主分区+扩展分区最多4个
扩展分区下可以分成无数个逻辑分区
格式化的作用(给分区写入文件系统,同时会清理分区数据,会切割数据块-最小存储单位)
windows文件系统有FAT16 FAT32 NTFS
linux文件系统有EXT2 EXT3 EXT4
文件系统越新,支持的文件大小和分区大小越大
把硬盘分成几个不同的储存空间
格式化不是为了清空数据,是为了写入文件系统
(衣柜要打格子,肯定要先把里边的东西取出来;格式化也一样,要先清空数据,才能重新规划分区的数据块大小、文件的列表)
(所以格式化目的不是为了清空数据,这一切都是为了写入文件系统)
格式化:
把整个分区分成了等大小的数据块
在分区列表中建立了一个二维表格,记录了每个文件的ID、修改时间、权限、文件保存位置
主分区加扩展分区,最多四个
扩展分区不能写入程序,但扩展分区可以有小分区
分区类型
文件系统:
FAT16最大只能支持2GB的分区-不适用
FAT32单个文件不能超过4G,能支持分区的16TB;大于4G的电影就放不进去;
NTFS支持更大的单个文件
EXT2、EXT3、EXT4就是Linux里面默认支持的文件系统,centos6.3里面就是默认EXT4文件系统;
磁盘分区
磁盘分区是使用分区编辑器(partition editor)在磁盘上划分几个编辑部分。碟片一旦划分成数个分区(Partition),不同类的目录与文件可以存储进不同的分区。
分区类型
主分区:最多只能有4个。
扩展分区:
最多只能有一个
主分区加扩展最多有4个
不能写入数据,只能包含逻辑分区
逻辑分区
格式化
格式化(高级格式化)又称逻辑格式化,它是指根据用户选定的文件系统(如FAT16,FAT32,NTFS,EXT2,EXT3,EXT4等),在磁盘的特定区域写入特定数据,在分区中划出一片用于存放文件分配表、目录等用于文件管理的磁盘空间。
2-3.
2-3 Linux系统分区之分区与格式化
1.磁盘分区:使用分区编辑器(partition editor)在磁盘上划分几个逻辑部分。碟片一旦划分成数个分区(Partition),不同类的目录和文件可以存储进不同的分区。2.分区的优点:提高文件的查找和读写效率。3.分区类型(Linux与Windows等所有系统都适用此规则): 主分区:最多只能分4个。这是由硬盘的结构决定,硬盘把自己分成了等大小的扇区,每个扇区都是512字节,其中446个字节用于记录启动信息(MBR主引导记录),剩下的64个字节进行分区表示(硬盘分区表),最后的两个字节"55 AA"是分区有效结束标志。64个字节中每16个字节表示一个分区,所以最多只能表示4个主分区,这个是由硬盘结构决定的。每个主分区都有各自独立的引导块,可以用fdisk设定为启动区。扩展分区:硬盘最多只能有1个扩展分区。可以将一个主分区作为扩展分区,即三个主分区,一个扩展分区,总计4个分区。也就是说主分区加扩展分区最多有4个。扩展分区不能写入任何数据,只能包含逻辑分区。逻辑分区:可以有多个,没有独立的引导块,不能用fdisk设定为启动区。4.格式化:又称逻辑格式化,它是指根据用户选定的文件系统。如FAT16(最大支持2GB容量分区,故不使用),FAT32(单个文件大小不能超过4GB,最大支持16TB大小分区),NTFS(Windows下最先进的文件系统),EXT2、EXT3、EXT4(EXT是Linux下的文件系统,数字越大代表越先进。Centos下默认EXT4)等。在磁盘特定区域写入特定数据,在分区中划出一片用于存放文件分配表、目录表等用于文件管理的磁盘空间。误区解析:格式化的目的并不是清空数据,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写入文件系统,但是在进行格式化的操作时会先清空原有数据。格式化目的:将硬盘打隔断,根本目的是为了写入文件系统。格式化具体进行的操作: (1)将一个分区分割成等大小的数据块(Block),每个数据块默认4KB。假设存放10KB的文件,会使用3个数据块,三个数据块不一定是连续的,最后的一数据块中即使没有放满,也不能再存放其他文件。(2)在分区列表中建立一个二维表格,记录了文件的id号(即文件放在那些数据库中,叫做i节点)、文件修改时间、文件的访问权限。操作文件时先访问此二维表格进行权限匹配。
1.磁盘分区:使用分区编辑器(partition editor)在磁盘上划分几个逻辑部分。碟片一旦划分成数个分区(Partition),不同类的目录和文件可以存储进不同的分区。2.分区的优点:提高文件的查找和读写效率。3.分区类型(Linux与Windows等所有系统都适用此规则): 主分区:最多只能分4个。这是由硬盘的结构决定,硬盘把自己分成了等大小的扇区,每个扇区都是512字节,其中446个字节用于记录启动信息(MBR主引导记录),剩下的64个字节进行分区表示(硬盘分区表),最后的两个字节"55 AA"是分区有效结束标志。64个字节中每16个字节表示一个分区,所以最多只能表示4个主分区,这个是由硬盘结构决定的。每个主分区都有各自独立的引导块,可以用fdisk设定为启动区。扩展分区:硬盘最多只能有1个扩展分区。可以将一个主分区作为扩展分区,即三个主分区,一个扩展分区,总计4个分区。也就是说主分区加扩展分区最多有4个。扩展分区不能写入任何数据,只能包含逻辑分区。逻辑分区:可以有多个,没有独立的引导块,不能用fdisk设定为启动区。4.格式化:又称逻辑格式化,它是指根据用户选定的文件系统。如FAT16(最大支持2GB容量分区,故不使用),FAT32(单个文件大小不能超过4GB,最大支持16TB大小分区),NTFS(Windows下最先进的文件系统),EXT2、EXT3、EXT4(EXT是Linux下的文件系统,数字越大代表越先进。Centos下默认EXT4)等。在磁盘特定区域写入特定数据,在分区中划出一片用于存放文件分配表、目录表等用于文件管理的磁盘空间。误区解析:格式化的目的并不是清空数据,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写入文件系统,但是在进行格式化的操作时会先清空原有数据。格式化目的:将硬盘打隔断,根本目的是为了写入文件系统。格式化具体进行的操作: (1)将一个分区分割成等大小的数据块(Block),每个数据块默认4KB。假设存放10KB的文件,会使用3个数据块,三个数据块不一定是连续的,最后的一数据块中即使没有放满,也不能再存放其他文件。(2)在分区列表中建立一个二维表格,记录了文件的id号(即文件放在那些数据库中,叫做i节点)、文件修改时间、文件的访问权限。操作文件时先访问此二维表格进行权限匹配。
Linux分区与格式化
格式化的主要目的:写入文件
分成同样大小的数据块
格式化概念:是为了写入文件,附带也会清空文件
1.磁盘分区:使用分区编辑器(partition editor)在磁盘上划分几个逻辑上的存储空间。磁盘一旦划分成数个分区(Partition),不同类的目录和文件可以存储进不同的分区。
2.分区的优点:提高文件的查找和读写效率。
3.分区类型(所有系统都适用):
主分区:最多只能分4个,由硬盘的结构决定(硬盘分为一个个等大小的扇区,每个扇区512字节,其中446个字节用于记录启动信息, 剩下的64个字节进行分区表示,64个字节中每16个字节表示一个分区,所以最多只能表示4个分区,故而硬盘结构如果不变,主分区最多只能分4个)。每个主分区都有各自独立的引导块,可以用fdisk设定为启动区。
扩展分区:可以将一个主分区作为扩展分区,即三个主分区,一个扩展分区,总计4个分区;一块硬盘中扩展分区只能有一个;扩展分区不能写入数据,只能用作包含逻辑分区。区分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是突破主分区只能有4个的最主要的方法。
逻辑分区:可以有多个,没有独立的引导块,不能用fdisk设定为启动区。
补充:MBR和GPT
4.格式化:又称逻辑格式化,它是指根据用户选定的文件系统(eg:FAT16(最大支持2GB分区),FAT32(单个文件大小不能超过4GB,最大支持16TB分区),NTFS,EXT2,EXT3,EXT4(centos6默认文件系统)等),在磁盘特定区域写入特定数据,在分区中画出一片用于存放文件分配表、目录表等用于文件管理的磁盘空间。
误区解析:格式化的目的并不是清空数据,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写入文件系统,但是在进行格式化的操作时会先清空原有数据。
格式化目的:更快查找读写数据。
格式化具体进行的操作:
将整个分区分割成等大小的数据块(Block),每个数据块默认4KB,存储文件的最小,可以手动选择1KB、2KB或4KB。假设存放10KB的文件,会使用3个数据块,三个数据块不一定是连续的,最后的一数据块中即使没有放满,也不能再存放其他文件。
在分区列表中建立一个二维表格,记录了文件的id号(即文件放在那些数据库中,叫做i节点)、文件修改时间、文件的访问权限。操作文件时先访问此二维表进行权限匹配。
分区
最多只能有四个主分区
扩展分区 最多有一个,和主分区一共最多四个
逻辑分区
格式化
目的是写入文件系统
转栽于月城冥
1.磁盘分区:使用分区编辑器(partition editor)在磁盘上划分几个逻辑上的存储空间。磁盘一旦划分成数个分区(Partition),不同类的目录和文件可以存储进不同的分区。
2.分区的优点:提高文件的查找和读写效率。
3.分区类型(所有系统都适用):
主分区:最多只能分4个,由硬盘的结构决定(硬盘分为一个个等大小的扇区,每个扇区512字节,其中446个字节用于记录启动信息, 剩下的64个字节进行分区表示,64个字节中每16个字节表示一个分区,所以最多只能表示4个分区,故而硬盘结构如果不变,主分区最多只能分4个)。每个主分区都有各自独立的引导块,可以用fdisk设定为启动区。
扩展分区:可以将一个主分区作为扩展分区,即三个主分区,一个扩展分区,总计4个分区;一块硬盘中扩展分区只能有一个;扩展分区不能写入数据,只能用作包含逻辑分区。区分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是突破主分区只能有4个的最主要的方法。
逻辑分区:可以有多个,没有独立的引导块,不能用fdisk设定为启动区。
补充:MBR和GPT
4.格式化:又称逻辑格式化,它是指根据用户选定的文件系统(eg:FAT16(最大支持2GB分区),FAT32(单个文件大小不能超过4GB,最大支持16TB分区),NTFS,EXT2,EXT3,EXT4(centos6默认文件系统)等),在磁盘特定区域写入特定数据,在分区中画出一片用于存放文件分配表、目录表等用于文件管理的磁盘空间。
误区解析:格式化的目的并不是清空数据,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写入文件系统,但是在进行格式化的操作时会先清空原有数据。
格式化目的:更快查找读写数据。
格式化具体进行的操作:
将整个分区分割成等大小的数据块(Block),每个数据块默认4KB,存储文件的最小,可以手动选择1KB、2KB或4KB。假设存放10KB的文件,会使用3个数据块,三个数据块不一定是连续的,最后的一数据块中即使没有放满,也不能再存放其他文件。
在分区列表中建立一个二维表格,记录了文件的id号(即文件放在那些数据库中,叫做i节点)、文件修改时间、文件的访问权限。操作文件时先访问此二维表进行权限匹配。
硬盘为什么进行分区:方便文件的管理,就像衣柜打隔断一样
硬盘可以最多分为4个主分区或者3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扩展分区又可以分为很多个逻辑分区。
分区的格式化最主要的目的是对分区的文件格式进行设置。fat16最大单个文件可以接收2G的文件,fat32最大打单个文件可以接收4G的文件,NTFS文件系统可以接收更大的文件,所以目前流行的文件系统是NTFS。
格式化具体进行的操作:
将整个分区分割成等大小的数据块(Block),每个数据块默认4KB,存储文件的最小,可以手动选择1KB、2KB或4KB。假设存放10KB的文件,会使用3个数据块,三个数据块不一定是连续的,最后的一数据块中即使没有放满,也不能再存放其他文件。
分区:把大的磁盘进行逻辑划分
分区类别:
主分区:只能有4个
原因:硬盘分区决定主分区最多只能有四个,512字节(扇区大小)-448字节(记录启动信息)=64(进行分区表示)[每16个字节表示一个分区]
扩展分区:扩展分区会占用主分区的数量,所以扩展分区+主分区最多4个
不能写入数据,只是包含了逻辑分区
格式化:
格式化又称逻辑格式化,它指根据用户选定的文件系统(如FAT16、FAT32、NTFS、EXT2、EXT3、EXT4等),在磁盘的特定区域写入特定数据,在分区中划出一片用于存放文件分配表、目录表等用于文件管理的磁盘空间。
格式化的目的不是为了清空数据,而是为了写入文件系统,但在格式化前需先删除数据;
系统分区
磁盘分区:磁盘分区是使用分区编辑器(Partition editor)在磁盘上划分几个逻辑部分,碟片一旦划分或数个分区(Partiton),不同类的目录与文件可以存储进不同分区;
分区类型:
(1)主分区:最多只能有4个;
(2)扩展分区:最多只能有1个,主分区加扩展分区最多有4个,不能写入数据,只能包含逻辑分区;
(3)逻辑分区:
格式化:格式化(高级格式化)又称逻辑格式化,它是指根据用户选定的文件系统(如FAT16/FAT32/NFFS/EXT2/EXT3/EXT4)在磁盘的特定区域写入特定数据,在分区中划出一片用于存放文件分配表、目录表等用与文件管理的磁盘空间。
分区分类如下
格式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写入系统文件。
对Linux来讲,写入文件系统主要干了两件事:
1、把整个分区分成等大小的数据块;
2、在分区列表里建立了二维表格,里面包含了文件的ID(I节点,英文I node的翻译)、修改时间、权限和文件保存位置。
系统分区
磁盘分区:主分区:最多只能有4个;
扩展分区:最多只能有一个;主分区加扩展分区最多有4 个;不能写入数据,只能包含逻辑分区
逻辑分区
格式化
在磁盘的特定区域写入特定数据,在分区中划出一片用于存放文件分配表,目录表等用于文件管理的磁盘空间
分区,格式化,给每个分区起一个设备名,分配盘符。挂载就是把分区和挂载点(也叫目录,在windows下叫做盘符)连接在一起 1.分区:把大硬盘分为小的逻辑分区 2.格式化:写入文件系统 3.分区设备文件名:给每个分区定义设备文件名 4.挂载:给每个分区分配挂载点
格式化是指对磁盘或磁盘中的分区进行初始化的一种操作,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写入文件系统,但这种操作通常会导致现有的磁盘或分区中所有的文件被清除。
由于主分区最多只能有4个,所以如果要分更多的分区的话就要一个扩展分区,所谓扩展分区,严格地讲它不是一个实际意义的分区,它仅仅是一个指向下一个分区的指针,这种指针结构将形成一个单向链表。这样在主引导扇区中除了主分区外,仅需要存储一个被称为扩展分区的分区数据,通过这个扩展分区的数据可以找到下一个分区(实际上也就是下一个逻辑分区)的起始位置,以此起始位置类推可以找到所有的分区。无论系统中建立多少个逻辑分区,在主引导扇区中通过一个扩展分区的参数就可以逐个找到每一个逻辑分区。扩展分区表放在一个系统ID为0x05的主分区上,这个主分区就是扩展分区,但扩展分区是不能直接用的,他是以逻辑分区的方式来使用的,所以说扩展分区可分成若干逻辑分区。他们的关系是包含的关系,所有的逻辑分区都是扩展分区的一部分。分出主分区后,其余的部分可以分成扩展分区,一般是剩下的部分全部分成扩展分区,也可以不全分,但是剩下的部分就浪费了。
硬盘的容量=主分区的容量+扩展分区的容量
扩展分区的容量=各个逻辑分区的容量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