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zookeeper/conf/zoo_sample.cfg
->zoo.cfg
2. 数据存放目录 zoo.cfg中dataDir -> 创建data/zkdata
3. zoo.cfg中server.1 = hostname:2888:3888
4. 数据节点根目录(zkdata)创建myid文件
zoo.cfg文件
"server.1=hmaster1:2888:3888"这一句中的server.1表示节点编号,"hmaster1"表示这台服务器的主机名,也可以直接指定ip地址,"2888"是ZooKeeper服务间通信的端口,"3888"是ZooKeeper服务与其他服务通信的端口
dataDir指定ZooKeeper的数据目录
autopurge.purgeInterval=1 表示开启日志和镜像文件自动清理功能
配置目录在cf中
①创建data/zkData数据目录
需要手动创建一个类似于slave的从节点文件myid【固定的名字】里面存放就是server number
在zookeeper-3.4.5-cdh5.10.0/下
mkdir zkData
cd zkData
touch myid
vi myid
1
上面第一台机器的number设为1
②分不到其他机器
同时将配置分发到另外2台集群环境上。
scp -r zookeeper-3.4.5-cdh5.10.0/ bigdata-pro02.kfk.com:/opt/modules/
*bigdata-pro02.kfk.com为第二台机器的主机名
scp -r zookeeper-3.4.5-cdh5.10.0/ bigdata-pro03.kfk.com:/opt/modules/
同时别忘了修改另外两台机器myid文件,分别改为2,3
③启动服务bin/zkServer.sh start
三台分别执行
cd zookeeper-3.4.5-cdh5.10.0/
bin/zkServer.sh start
老师的环境。1台装Hadoop、Hbase,另外3台装的zookeeper集群。
改变默认存放zookeeper的目录,希望存放在zookeeper工程目录下。
conf/zoo.cfg中在修改配置
dataDir-/opt/modules/zookeeper-3.4.5-cdh5.10.0/zkData
另外还需要把三台集群的地址配置进来
server.1=主机名
要说说两点内容
zkServer.sh start之后,可以通过zkServer.sh status查看zookeeper是否启动成功。启动成功会提示,Mode: leader和Mode: follower
另外,主机名需要在每一台机器的cat /etc/hosts中配置映射
zookeeper
zookee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