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想聊聊格局的问题,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我们这种小地方出生的人,从出生开始就已经落后于其他人,后天的教育,以及封建思想的家庭都远远落后于大城市生活的孩子。那么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我们是不是有可能走出这个死胡同,看到更广阔的天空呢?
答案是可以的,但前提在于你该怎么去理解这个问题,你应该采取怎么样的行动去提升自己的高度,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回顾大学三年生活,想想很多事情我挺后悔的,我浪费了至少一年半的时间,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在做的是无用功,就像我之前文章里说的一样,你的成效要对得起你的时间和精力的付出,并不是说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对我而言,只要能学有所得就好。大一刚进校门的那会儿,我还是会认认真真地每周去图书馆读一本书,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书都行,当时就坚持了大概一个月左右,读了三四本书的样子,后面总是找借口说忙忙忙,现在看来,我当时都在忙些啥啊,都是在瞎忙活儿,啥也没做成啊。
看书这种东西,读的越多自然是越好的,一个人的修养,行为举止和你看多少书是有莫大关系的,甚至可以说是对等的,而现在的大学生,怎么说呢,寒假的时候在我妈公司打杂,她那里也招本科毕业生,我看到的那些大学毕业生啊,只会去抱怨事多钱少,而且怎么说呢,感觉上就不像是读过大学的人。一个人的修养是由内而外的,在这些人中,我丝毫看不出这一点,如果我不知道他们的学历,我可能认为他们的文化程度和菜市场大妈不相上下。读书是提高个人修养和高度最有效的方式。
不过我不建议什么书都读,读经典的就好,什么类型的书都要看,哲学啊,法律啊,金融啊等等,这些我觉得都得要有所涉略是最好的。
其次是要多思考,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读了那么多书,不去思考问题,那就真成书呆子了。社会往往不需要那么多死读书的人,书其实是有生命的,我觉得,一个人看书的深度也能决定一个人未来能走多远。为什么这么说呢?最近我在读一本书,叫做 Rich Dad Poor Dad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听过或者看过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关于财商方面的知识,绝大多数读者可能读到的浅层意思大概是我们按照这种方式去做,我们就能成功,成为一个富商,这可能也是一些小孩子才会这么想的吧。稍微有一些生活阅历的读者可能读到的稍微更深一点的意思大概是会觉得书上讲的这些都是鸡汤,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做到的。而其实更深层次的意思绝大多数人领会不到,这可能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图,这也就是为什么全球 99% 的财富掌握在1%的人手上的原因之一吧,因为你的见识太狭隘,格局太小,对问题理解的深度不够。如果你已经看过这本书,你可以尝试看看我对作者意图的揣测。
作者的真实意图并不是要你脱离实际去凭空想象,首先这本书是基于美国的国情出发的,而结合中国国情来看是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其次像书中所提到的那样,绝大多数人都是基于一种盲目地状态去随大流,去接受所谓地应试教育的摧残,成为被奴役的对象,而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学校的培养方案只能把你培养成一个优秀的雇员,而不会教你如何成为一个雇主。绝大多数家长会这么教育小孩:你要好好读书,要努力考上一个好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然后买房结婚生子啥的,这就是所谓穷人的思想,因为他们的格局只能达到一个这样的高度,而富人的观点则恰好相反,这也就是穷爸爸和富爸爸在看问题角度上最大的区别所在吧。具体的以后可以慢慢地聊,这里我就抛出这个话题,有时间可以看看这本书,这本书有中文版,在我发起的那个项目里面存了电子稿,可以下载下来阅读,最近在看原著,我想等原著看完以后再做一个更深层次的探讨。
再者就是要多实践,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书上讲的那些东西,你没有真正实践过的都不能说是正确的,有些东西实践过了以后才会印象深刻,理解的更深刻,这也就是我一直在强调的 少言多行 原则。
教育的意义是什么?这是生而为人必须要明确的问题。或者其实,从受众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学习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如果让我来回答,我觉得学习的意义是找到真正的自己,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学习可以开阔眼界,学习可以带给你新的人生观,学习可以给你人生新的起点,学习可以给你成就感,学习当然也可以给你一份不错的收入的工作,可是学习的意义远远不只是“带给你什么”这么而简单,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发觉了什么”。其实这可能就是差距产生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