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a 是 nodejs 开发的下一代 web 开发框架,可参考 Koa 官网 。说是“下一代”,其实在实际开发中早就用在项目中了。特别是 nodejs 新版本开始正式支持 async/await
语法之后,Koa2 正在被大量使用。
关于 Koa2 的基本使用和中间件机制的使用,大家可以去官网查阅和学习,本文主要讲解 Koa2 的中间件原理 —— 而且是通过非常简短的 50 行代码。代码写完之后,要能实现官网中的一段中间件示例,如下:
const Koa = require('koa');
const app = new Koa();
// logger
app.use(async (ctx, next) => {
await next();
const rt = ctx.response.get('X-Response-Time');
console.log(`${ctx.method} ${ctx.url} - ${rt}`);
});
// x-response-time
app.use(async (ctx, next) => {
const start = Date.now();
await next();
const ms = Date.now() - start;
ctx.set('X-Response-Time', `${ms}ms`);
});
// response
app.use(async ctx => {
ctx.body = 'Hello World';
});
app.listen(3000);
这段代码的意图是:第一,记录服务开始的时间戳;第二,返回 hello word
;第三,记录返回之后的时间戳,然后算出时间间隔并打印。接下来我们就通过这段代码,分析一下 Koa2 的中间件实现原理。
上述示例代码中,有三个 app.use
,从使用角度分析它的用意,其实就是注册中间件函数。因此,首先可以这样定义我们自己的 Koa 代码,新建一个 like-koa2.js
,开始编写:
class LikeKoa2 {
constructor() {
this.middlewareList = []
}
// 核心方法
use(fn) {
this.middlewareList.push(fn)
return this
}
}
首先定一个类,然后构造函数中初始化 middelwareList
数组,用以存储所有的中间件函数。use
中接收中间件函数,然后放到 middelwareList
数组中,就算是注册完成。最后 return this
是为了能实现链式操作,例如 app.use(fn1).use(fn2).use(fn3)
,实际是否这样用看自己的需求。
示例代码的最后使用 app.listen(3000)
启动服务监听,可以转化为 nodejs 原生的 http 处理方式。代码如下:
const http = require('http');
class LikeKoa2 {
constructor() {
this.middlewareList = []
}
// 核心方法
use(fn) {
this.middlewareList.push(fn)
return this
}
// 将 req res 组合成为 ctx
createContext(req, res) {
// 简单模拟 koa 的 ctx ,不管细节了
const ctx = {
req,
res
}
return ctx
}
// 生成 http.createServer 需要的回调函数
callback() {
return (req, res) => {
const ctx = this.createContext(req, res)
}
}
listen(...args) {
const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this.callback())
return server.listen(...args);
}
}
需要简单解释两点。第一,nodejs 原生的 http.createServer
需要传入一个回调函数,在 callback()
中返回。第二,示例代码中中间件函数的第一个参数都是 ctx
,其实可以简答理解为 res
和 req
的集合,通过 createContext
合并一下即可。
上述代码,获取到 ctx
之后,并没有做下一步处理,下文会继续解释。
上文一开始使用 use
来注册中间件,再就是用 listen
去启动并监听服务,即刚开始就直接结束了。其实中间漏下很重要的一个步骤 —— 中间件组合,即如何让中间有 next
机制,将中间件一个一个的串起来。
Koa2 中通过一个 compose
函数来组合中间件,以及实现了 next
机制。具体代码有点绕,不太好解释,我尽量用通俗的语言、结合代码注释,解释清楚。先看代码:
// 传入中间件列表
function compose(middlewareList) {
// 返回一个函数,接收 ctx (即 res 和 req 的组合)—— 记住了,下文要用
return function (ctx) {
// 定义一个派发器,这里面就实现了 next 机制
function dispatch(i) {
// 获取当前中间件
const fn = middlewareList[i]
try {
return Promise.resolve(
// 通过 i + 1 获取下一个中间件,传递给 next 参数
fn(ctx, dispatch.bind(null, i + 1))
)
} catch (err) {
return Promise.reject(err)
}
}
// 开始派发第一个中间件
return dispatch(0)
}
}
我们按步骤解释一下上述代码。
- 第一,定义
compose
函数,并接收中间件列表。 - 第二,
compose
函数中返回一个函数,该函数接收ctx
,下文会用这个返回的函数。 - 第三,再往内部,定义了一个
dispatch
函数,就是一个中间件的派发器,参数i
就代表派发第几个中间件。执行dispatch(0)
就是开发派发第一个中间件。 - 第四,派发器内部,通过
i
获取当前的中间件,然后执行。执行时传入的第一个参数是ctx
,第二个参数是dispatch.bind(null, i + 1)
即下一个中间件函数 —— 也正好对应到示例代码中中间件的next
参数。 - 用
Promise.resolve
封装起来,是为了保证函数执行的结果必须是Promise
类型。
就是这么多步骤,感觉自己已经解释的很详细了,但确实比较绕。如果有看不懂的同学,我建议多看几遍,或者自己亲自动手写几遍,熟练了也就掌握了。
有了 compose
之后,callback
即可被完善起来,相关代码(并不是全部的代码)如下,其中新增的 handleRequest
看看注释应该也能明白了。
// 处理中间件的 http 请求
handleRequest(ctx, middleWare) {
// 这个 middleWare 就是 compose 函数返回的 fn
// 执行 middleWare(ctx) 其实就是执行中间件函数,然后再用 Promise.resolve 封装并返回
return middleWare(ctx)
}
callback() {
const fn = compose(this.middlewareList)
return (req, res) => {
const ctx = this.createContext(req, res)
return this.handleRequest(ctx, fn)
}
}
以上就是分析的全部内容,下面列出完整的代码,但希望大家不要直接拷贝,而是自己亲手写出来。
const http = require('http');
// 组合中间件
function compose(middlewareList) {
return function (ctx) {
function dispatch(i) {
const fn = middlewareList[i]
try {
return Promise.resolve(
fn(ctx, dispatch.bind(null, i + 1))
)
} catch (err) {
return Promise.reject(err)
}
}
return dispatch(0)
}
}
class LikeKoa2 {
constructor() {
this.middlewareList = []
}
// 核心方法
use(fn) {
this.middlewareList.push(fn)
return this
}
// 处理中间件的 http 请求
handleRequest(ctx, middleWare) {
// 这个 middleWare 就是 compose 函数返回的 fn
// 执行 middleWare(ctx) 其实就是执行中间件函数,然后再用 Promise.resolve 封装并返回
return middleWare(ctx)
}
// 将 req res 组合成为 ctx
createContext(req, res) {
// 简单模拟 koa 的 ctx ,不管细节了
const ctx = {
req,
res
}
return ctx
}
callback() {
const fn = compose(this.middlewareList)
return (req, res) => {
const ctx = this.createContext(req, res)
return this.handleRequest(ctx, fn)
}
}
listen(...args) {
const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this.callback())
return server.listen(...args);
}
}
module.exports = LikeKoa2
标题说“50行代码”其实有点夸张了,因为算上代码的空行和注释,一共 60 多行 —— 空行和注释也是代码的一部分嘛!
新建一个 test.js
然后开始编写:
const Koa = require('./like-koa2');
const app = new Koa();
// logger
app.use(async (ctx, next) => {
await next();
const rt = ctx['X-Response-Time'];
console.log(`${ctx.req.method} ${ctx.req.url} - ${rt}`);
});
// x-response-time
app.use(async (ctx, next) => {
const start = Date.now();
await next();
const ms = Date.now() - start;
ctx['X-Response-Time'] = `${ms}ms`;
});
// response
app.use(async ctx => {
ctx.res.end('hello world')
});
app.listen(8000);
请大家注意,我们这里的代码示例和一开始官网的示例是有一些区别的,例如这里的 ctx['X-Response-Time']
和官网示例的 ctx.set('X-Response-Time', ...)
。这是因为我们的 ctx
是简单的将 res
和 req
拼接而成,而 Koa2 中的 ctx
还做了一些 API 的扩展和处理,但是这并不是我们理解中间件原理的障碍,因此可以忽略。
最后,node test.js
运行起来,然后浏览器访问 http://localhost:3000
,看控制台能否打印出日志记录。提示,nodejs 版本必须 >= 8.0 。
·····································
热门评论
真的假的,我也特别喜欢这样的
fn(ctx, dispatch.bind(null, i + 1))
老师这里为什么要bind?不能直接fn(ctx, dispatch(i + 1))
我的理解:绕来绕去就是通过中间件里的await next()来递归调用dispatch拿到中间件函数队列的下一个中间件来执行。中间件里的next就是排在它后面的中间件,执行next()就会按顺序去执行队列里中间件直到最后一个,中间件里的await next()会停滞它后面代码的执行,到最后一个中间件时它是没有next()的会返回Promise.resolve(undefiend),它的上一个中间件即倒数第二个中间件await到了这个Promise后执行await next()后的代码返回Promise.resolve(undefiend)给它的上一个中间件,这样就逆序的执行了中间件await next()后的代码,实现了洋葱圈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