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中,switch语句的执行是逐条对比的,也就是说每一条指令在执行的时候都需要从头对比,因为这里的指令集合是不平均分布的,但是我们可以假设每个指令平均需要匹配n次,n > 1,其实是远远大于1的。
具体问题: 是否可以做优化,为什么作者没有做优化? 如果不采用switch状态机,因为指令码也是有编号的,是否可以直接采用类hashtable的形式来做?
问题背景: Python在执行的时候会加载每一个模块的PyCodeObject,其中这个对象就包含有opcode,也就是这个模块所有的指令集合,具体定义在源码目录的 /include/opcode.h 中定义了所有的指令集合,在执行的时候通过加载opcode完成指令的流水线执行过程,opcode也就是所有指令集合生成的字符串。执行体位于源码目录的 /Python/ceavl.c 中PyEval_EvalFrameEx()函数就是虚拟机的执行体函数,它会加载指令集合并完成运算。
问题描述: 在PyEval_EvalFrameEx()函数中,同样是通过标准状态机模型完成的指令解析,一个巨大无比的switch结构,类似这样:
在C中,switch语句的执行是逐条对比的,也就是说每一条指令在执行的时候都需要从头对比,因为这里的指令集合是不平均分布的,但是我们可以假设每个指令平均需要匹配n次,n > 1,其实是远远大于1的。
具体问题: 是否可以做优化,为什么作者没有做优化? 如果不采用switch状态机,因为指令码也是有编号的,是否可以直接采用类hashtable的形式来做?
慕妹3146593
相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