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6 更新
Oscar · 10年Linux老司机
上一课Linux 的多面性,定制自由,我们认识到了 Linux 的多样性。
我们这个系列课程使用的 Linux 发行版是 Ubuntu,因为其使用广泛、技术支持全面、文档完整、社区完善,也是 Android、TensorFlow 这样的大型软件所认定的默认编译安装环境。
推荐一个不错的 Ubuntu 中文 WiKi 网站:https://forum.ubuntu.org.cn。内容丰富,除了 Ubuntu 的相关知识,还有很多其它编程知识。
不过最好还是学好英文,看 Ubuntu 官方网站 https://www.ubuntu.com 吧,那里的信息是最权威的,也是最新的,或者也可以去 Ubuntu 的中文主页:https://cn.ubuntu.com。
这一课和下一课我们就来讲一下如何安装 Ubuntu 这个 Linux 发行版,并且讲解一些有趣的知识点。
这一课先讲如何硬盘安装 Ubuntu,下一课讲如何虚拟机安装 Ubuntu。
首先,什么是“硬盘安装” Ubuntu 呢?
我们知道 Ubuntu 是一种 Linux 发行版,就是一个 Linux 操作系统。
还记得之前的课程说到你可以在电脑上同时安装多个操作系统吗?你可以同时安装 Windows 和 Linux 两种操作系统。
如果你在电脑中安装了多个操作系统,启动电脑的时候 bootloader(启动引导器)就会给你选择的机会,看你到底要进入哪个操作系统,我们再回顾一下这张图:
上面这张图就展示了电脑的硬盘上有两个操作系统(Windows 和 Linux)的情况。
相信你应该理解了什么是“硬盘安装” Ubuntu 了吧?我们这课下面讲到“磁盘分区”时,会有更多图解,让你理解得更深刻。
Linux 的硬盘安装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繁琐的。
如果你是 Windows 用户,请看以下的图文教程:
如果你是苹果电脑(macOS 系统)的用户,请看以下的图文教程:
这一课所讲的磁盘分区和下面的文件系统等知识点,对于初学者确实有点难。但如果你学习了这些知识点,会对电脑硬件、操作系统和 Linux 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点如果你觉得很繁琐,可以跟着上面的 Windows 或 macOS 安装 Ubuntu 的图文教程将 Ubuntu 安装完,再回过头来学习。
磁盘分区可以将我们的硬盘划分为几个区域,是硬盘安装操作系统时(比如在 Windows 操作系统之外再安装一个 Linux 系统)必不可少的一步。
划分硬盘的好处就是我们的操作系统不会互相干扰,可以各安其职。
我们不细讲 Ubuntu 硬盘安装的每一个步骤了,你可以跟着上一节给出的那些图文教程来安装,每一步都有很详细的配图。
我们直接说说在安装 Ubuntu 时会遇到的磁盘分区操作。当然了,下面我们还是会对最难的磁盘分区步骤给出图文讲解。
虽然新版 Ubuntu 系统已经有自动分区的选项,你可以选择自动分区(安装程序帮你完成磁盘分区的工作)或手动分区。我们还是讲讲手动分区时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硬盘,硬盘一般叫做 Hard Disk。
目前的硬盘一般分为 HDD(Hard Disk Drive,传统的磁碟型机械硬盘)和 SSD(Solid State Disk,固态硬盘)。
我们下面举例的硬盘是 HDD。SSD 是近些年的热门,很多人现在买电脑都喜欢配备固态硬盘,SSD 价格昂贵,但是速度比传统的磁碟型硬盘快很多。
一般电脑的硬盘是什么样子的呢:
看到了吗?上面就是硬盘的大致外观了。
那么硬盘内部是什么样子的呢?
是不是有点像留声机。留声机里面是一张唱片,会不停旋转,然后由磁头去“读取”数据。
硬盘虽然通常不是一张磁碟,而是几张磁碟叠在一起,但是原理和留声机是类似的。
硬盘的转速比留声机高很多,硬盘也是由磁头去读写数据。
用下图对比一下 HDD 硬盘(左)和 SSD 硬盘(右):
硬盘包括一至数片高速转动的磁盘以及放在执行器悬臂上的磁头。
在平整的磁性表面存储和检索数字数据,信息通过离磁性表面很近的磁头,由电磁流来改变极性方式被写到磁盘上,信息可以通过相反的方式读取,例如读头经过纪录数据的上方时磁场导致线圈中电气信号的改变。
硬盘的物理结构一般由磁头与碟片、电动机、主控芯片与排线等部件组成。
当主电动机带动碟片旋转时,副电动机带动一组磁头到相对应的碟片上并确定读取正面还是反面的碟面,磁头悬浮在碟面上画出一个与碟片同心的圆形轨道(磁轨或称柱面),这时由磁头的磁感线圈感应碟面上的磁性与使用硬盘厂商指定的读取时间或数据间隔定位扇区,从而得到该扇区的数据内容。
每个盘片都有两面,因此相对应每盘片有 2 个磁头。
操作系统(Windows、Linux、macOS 之类)对硬盘进行读写时需要用到文件系统把硬盘的扇区组合成簇,并创建文件和树形目录制度,使操作系统对其访问和查找变得容易,这是因为操作系统直接对数目众多的扇区进行寻址会十分麻烦。
为了更好地解释磁盘分区,我们借助一些图来阐述。
首先,我们把你目前的硬盘比作一个圆圈,如下图:
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你的硬盘里只装有 Windows 操作系统的话,那么大致印象是这样的。
我们可以说此时硬盘大致都是 Windows 的。既然 Windows 操作系统一家独大,那么它基本就可以随自己意愿在硬盘上存放文件。
假如我们此时又安装了 Linux 操作系统,因为不可能把两个操作系统安装在硬盘的相同地方,所以 IT 科学家们发明了“磁盘分区”(分区的英语是“partition”)。
磁盘分区简单地说就是使用分区编辑器(partition editor)在磁盘上划分几个逻辑部分,幸好不是真拿刀把硬盘切割成好几块,分区是虚拟的概念。
假设我们将硬盘对半分区,50% 给 Linux,50% 给 Windows,那么硬盘的情况如下:
这样,两个操作系统就可以和平共存了。
在每个分区中,文件都是按照一定方法被存储和组织起来的,这种方法我们称为“文件系统”(File System)。
用户使用文件系统来保存数据时,不必关心数据实际保存在硬盘(或者光盘)的地址为多少的数据块上,只需记住这个文件的所属目录和文件名。
文件系统还规定谁有权利访问这个或那个文件。
现代的文件系统有不少都是日志文件系统(Journaling File System),在文件系统发生故障(如内核崩溃或突然停电)时,日志文件系统更容易保持一致性,并且可以较快恢复。
严格地说, 文件系统是一套实现了数据的存储、分级组织、访问和获取等操作的抽象数据类型(Abstract Data Type),是操作系统提供的一种抽象,是介于应用程序软件和磁盘硬件之间的界面。
很重要的一条规则:每个分区只能有一种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有好多不同种类。我们来认识一下吧:
当然更早期的文件系统还有 FAT12、FAT8 等。
初学者看到上面的簇、扇区、字节、1024、4 GB、16 Eo 等等,是不是都头大了。
不要紧,慢慢学就理解了。暂时记不住概念或者不理解,也没太大关系。
ext2、ext3 和 ext4 分别是 Second Extended Filesystem(第二代扩展文件系统),Third Extended Filesystem(第三代扩展文件系统)和 Fourth Extended Filesystem(第四代扩展文件系统)的缩写。
那么我们选择什么文件系统呢?
目前来说,不少 Windows 操作系统还是使用着 NTFS 文件系统,不少 Linux 操作系统还是使用着 ext3 文件系统。
不过我们得赶上时代,所以我们选择 ext4 作为 Linux 的文件系统。毕竟 ext4 比 ext3 性能更好。
准备好了吗?来进行磁盘分区吧。磁盘分区的过程,在上面我提供的针对 Windows 和 macOS 的图文教程里也有演示。不过我们还是一起来看看吧,会用到我们上面学到的磁盘分区和文件系统的理论知识。
在硬盘安装 Ubuntu 之前,须要在 Windows 里把留给 Ubuntu 系统的安装分区给分好。
这一步如果你跟着我之前给出的图文教程来操作的话,应该已经完成了。
在 Windows 下,右键点击“我的电脑->管理->磁盘管理”,选择一个空间较大的盘,右键选择“压缩卷”。
假设我们为 Ubuntu 划分了 80 GB 的空间。空间大小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选择,如果只是安装作为练习使用有 20 GB 就可以了。
要是自己有运行的程序或者要处理数据还是建议多分一点空间。不过现在一般电脑的硬盘都很大的,有的都有 1 TB,为什么不多分点给 Ubuntu 呢。
设置好容量大小后点压缩即可,不用给它设置盘符,我们在安装 Ubuntu 的时候再重新分区。
我们假定你已经事先给 Ubuntu 分好分区了,如果跟着图文教程,会来到下图所示的这一步,询问“安装类型”:
上图中,有很多个选项,常用的是以下三个:
我们先演示如何手动分区,之后再演示自动分区。
假设你勾选了“其他选项”,并点击了“现在安装”,那么会进入类似下图的窗口:
可以看到有好些设备。什么 /dev/sda,它的下面包含了 /dev/sda1,/dev/sda5,/dev/sda6。你的情况可能不太一样。
这些 sda 什么的是啥意思呀?
这些其实都是 Linux 下磁盘分区的名称。dev 是英语 device 的头三个字母,表示"设备"文件。
因此:
所以 sda1 是指第一块硬盘的第一个分区,sda5 就是第一块硬盘的第五个分区,依次类推。sdb1 就是第二块硬盘的第一个分区等等。
现在的内核都会把硬盘、移动硬盘、U 盘之类的识别为 sdX 的形式。
我们注意到上图中还有一个空闲的设备(白色的那条),大小是 85899 MB,这个其实就是我们在 Windows 下面给 Ubuntu 分出来的 80 多个 GB 的空间了。当然了,你的情况不一定和我一样,就看你给 Ubuntu 分出多少 GB 的空间了。
现在我们就来操作这个空闲分区,以对我们将要安装的 Ubuntu 进行安排。
鼠标选中它,点击下面的“+”号,会弹出如下对话框:
“新分区的类型”选择“逻辑分区”,用于选择“交换空间”。
SWAP 分区也叫交换分区,就是 Linux 下的虚拟内存分区。
它的作用是在物理内存使用完之后,将磁盘空间(也就是 SWAP 分区)虚拟成内存来使用。
它和 Windows 系统的交换文件作用类似,但是它是一段连续的磁盘空间,并且对用户不可见。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个 SWAP 分区能够作为"虚拟"的内存,但它的速度比物理内存可是慢多了。
因此如果需要更快速度的话,并不能寄厚望于 SWAP,最好的办法仍然是加大物理内存,SWAP 分区只是临时的解决办法。
所以对于交换分区,我们就给它分配大小和你电脑的内存大小一样的就好了。例子中给了 8000 MB,就是不到 8 GB(假设内存是 8 GB)。
分配完 SWAP 交换分区之后,我们来分配“引导分区”,也就是引导操作系统启动程序所在的分区,很重要。
在 Win 7 和 Win8 / Win10 中,操作是不一样的。
根分区也就是 / 分区,相当于 Windows 系统的 C 盘。在 Linux 系统里,/ 是最上层目录。
/ 的下面会有其他文件夹,如 home、user、bin、dev、tmp、sbin等等。第二部分的课会讲解。
我们给根分区分配大概 25 GB 或更大就够了。
剩下的空间用同样添加分区的方式分给 /home 分区,用于存放我们用户的文件。
很重要的一点:“安装启动引导器的设备”(Device for boot loader installation)须要选择分配 /boot 的那个分区名。如下图中,是 sdb2,但是你的情况可能是其它名字:
自动设置分区
如果你对上面的手动设置分区感到繁琐,可以选择“安装 Ubuntu,与其它系统共存” 或者 “清除整个磁盘并安装 Ubuntu”,进入自动设置分区。接下去会有以下提示:
看到这一步是不是略感熟悉呢?
是的,这一步其实就是我们之前手动进行的磁盘分区。
只不过这一步安装程序帮我们自动完成了分区设置,不需要我们操心了。
磁盘分区结束之后,安装程序会接着让你设置时区和用户名和密码等等。之后根据不同操作系统(Win7 和 Win8 / Win 10)可能还需要配置启动项。可以参考我给出的几个图文教程。
终于说完了,这课的知识点很多,大家如果不太理解可以多看几遍。硬盘安装 Linux 确实比较繁琐,下一课的虚拟机安装 Linux 就简单很多了。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一起加油吧!
©版权归慕课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精选留言 写留言
内格罗河
2020-05-19 0 0
专注嗑糖的作业本
2020-04-03 0 0
CDWei
2020-03-16 0 0
weixin_慕妹4495141
2020-02-28 1 1
慕瓜0037561
2020-02-19 1 0
Annun
2020-02-19 0 0
aiyoudiao
2019-10-19 1 1
Oscar
2019-08-15 0 3
不爱吃饺子
2019-08-04 1 1
ywq1991
2019-07-16 1 3
wolfson620
2019-07-15 1 1
慕容0117747
2019-07-14 1 2
wolfson620
2019-07-11 2 1
Oscar
2019-07-04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