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一下是不是下面的代码前面存在空格,正常代码是没问题的
num = 0
sum = 0
while num <= 1000:
num = num + 1
if num % 2 > 0:
continue
sum = sum + num
print(sum)
num作为计数器必须保证循环一次就加1。由于你把加1的语句放到了if条件后面,导致num是1的时候无法正常进行加1,num永远是1,1永远小于1000.陷入了死循环。
解决办法:将num加1的语句放到循环开始的位置,保证每次循环num都可以加1
这个包好像是有汉字才需要加,没有汉字不加也行
num是计数器,控制循环的次数。也可以用0,但是用1更直观。比如控制循环次数为20。即为num<20。如果是0,控制循环次数为20,即为num<19。
会不会是代码错误然后被卡出来了?
没有问题
d = {
'Alice': 45,
'Bob': 60,
'Candy': 75,
'David': 86,
'Ellena': 49
}
# name = input('to del whose score:')
name = 'Alice'
try:
d.pop(name)
print(name + ' deleted')
except:
print(name + ' none')
打印打了个寂寞,位置没有对其
正则表达式
需要,你这个不是字符串连接,如果连接应该使用 print('abult' + age)
在交互式环境中,执行上述代码后,会直接输出 3.14
,而不需要显式调用 print()
。这是因为 Python 的交互式环境会将表达式的计算结果作为返回值自动显示。
然而,在脚本文件(如 .py
文件)中运行相同的代码时,如果没有使用 print()
,则不会输出任何内容,因为脚本模式不会自动打印表达式的返回值。因此,在脚本中需要显式使用 print()
来显示结果
哥们,学一下截图吧,别破坏兄弟们的视力了。
template = "Welcome to {w}, {c}, {b}, {i}" world = "World" china = "China" beijing = "Beijing" # 这里没有定义 imoooc 变量 result = template.format(w = world, c = china, b = beijing, i = imoooc) print(result)
T = ((1 + 2), ((1 + 2),), ('a' + 'b'), (1,), (1, 2, 3, 4, 5))
count = 0
for element in T:
if isinstance(element, tuple):
#使用 isinstance()
函数来检查当前的 element
是否为元组类型。isinstance()
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是要检查的对象,第二个参数是要检查的类型。如果 element
是元组类型,条件判断结果为 True
,则执行下一行代码。
count = count + 1
print(f"元组 T 中元素为元组的数量是: {count}")
#可以用AI搜索一下方法。蛮好用的
注释是中文(#指定顺序,#指定名字)报错。
修改成拼音或者在代码前加入:#coding=utf-8。
# Enter a code
#coding=utf-8
#指定顺序
因为是函数
提高可靠性
遵寻命名规则
区分特殊变量
不是用下划线不会引发错误,只是可读性会变差
包括。
作为一个计算器,用于控制循环体中代码执行的条件。
'w' 字符串得加‘’啊
三个单引号是阅读终止了,后面些啥都是错的,所以字符串命名就需要避免三个单引号
没有换行,要不用分号隔开。
按回车不就下一行了吗
因为2.0000000 python自动省略了多余的0
template='Life is{a},you need{b}'
a='short'
b='python'
result=template.format(a=a,b=b)
print(result)
我觉得不一定,因为可以选择自己的安装的路径,只要定义好path就好
:后面缩进
对的,没错,只要空格就可以了,空四格对齐了会比较美观
在Python中,布尔运算符and
和or
的逻辑是基于“短路”(short-circuiting)的,这意味着它们会在确定结果后立即停止计算。具体规则如下:
and
运算:
如果A
为True
(或者等价于True
的值,如非零数字、非空字符串等),则返回B
的值。
A and B
:
- 如果A
为False
(或者等价于False
的值,如0
、None
、空字符串""
等),则直接返回A
的值。
or
运算:
如果A
为True
(或者等价于True
的值),则直接返回A
的值。
如果A``为False
(或者等价于False
的值),则返回B
的值。
A or B
:
a and 0
:
a
的值是True
。
根据and
的规则,True and 0
会先判断True
,因为True
为真值,所以返回第二个值0
。
因此,a and 0
的结果是0
。
**0 or 99
:
** - 0
是一个假值(等价于False
)。
根据or
的规则,0 or 99
会先判断0
,因为0
为假值,所以返回第二个值99
。
因此,0 or 99
的结果是99
。
所以,整个表达式a and 0 or 99
的计算过程是:
先计算a and 0
,结果是0
。
再计算0 or 99
,结果是99
。
因此,最终输出的结果是99
。
你提到的not
运算符的优先级高于and
和or
,这是正确的。但在你的表达式中并没有not
运算符,所以优先级问题在这里并不影响结果。
Python的布尔运算符and
和or
是基于短路逻辑的,它们会根据第一个操作数的值决定是否继续计算。
在你的例子中,a and 0
的结果是0
,而0 or 99
的结果是99
。
最终结果是99
,而不是布尔值True
或False
,因为布尔运算的结果可以是任何值,而不仅仅是布尔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