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

Java设计模式--责任链模式

一、概念

   书中定义:责任链模式是一种对象的行为模式。在责任链模式里,很多对象由每一个对象对其下家的引用而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链。请求在这个链上传递,直到链上的某一个对象决定处理此请求。发出这个请求的客户端并不知道链上的哪一个对象最终处理这个请求,这使得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客户端的情况下动态地重新组织和分配责任。

 比如说,A、B、C、D和E是五个参加击鼓传花游戏的传花者,他们组成一个环链。击鼓者将花传给A,开始传花游戏。花由A传给B,由B传给C,由C传给D,D传给E,由E传回给A,如此往复。当鼓声停止时,手中有花的人就得执行酒令。

   责任链模式涉及到的角色如下所示:

  抽象处理者(Handler)角色:定义出一个处理请求的接口。如果需要,接口可以定义 出一个方法以设定和返回对下家的引用。这个角色通常由一个Java抽象类或者Java接口实现。上图中Handler类的聚合关系给出了具体子类对下家的引用,抽象方法handleRequest()规范了子类处理请求的操作。

  具体处理者(ConcreteHandler)角色:具体处理者接到请求后,可以选择将请求处理掉,或者将请求传给下家。由于具体处理者持有对下家的引用,因此,如果需要,具体处理者可以访问下家。

二、实现

抽象处理者角色:

?


public abstract class Handler {             /**      * 持有后继的责任对象      */     protected Handler successor;      /**      * 示意处理请求的方法,虽然这个示意方法是没有传入参数的      * 但实际是可以传入参数的,根据具体需要来选择是否传递参数      */     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Request();      /**      * 取值方法      */     public Handler getSuccessor() {          return successor;          /**      * 赋值方法,设置后继的责任对象      */     public void setSuccessor(Handler successor) {          this.successor = successor;             }

具体处理者角色:

?

?


//测试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组装责任链          Handler handler1 = new ConcreteHandler();          Handler handler2 = new ConcreteHandler();          handler1.setSuccessor(handler2);          //提交请求          handler1.handleRequest();      }

由上可以看出共创建了两个处理者对象,并指定第一个处理者对象的下家是第二个处理者对象,而第二个处理者对象没有下家。然后将请求传递给第一个处理者对象。

三、优缺点

使用责任链模式非常灵活,不用职责链的结构,我们需要和公司中的每一个层级都发生耦合关系。

如果反映在代码上即使我们需要在一个类中去写上很多丑陋的if….else语句。

原文链接:http://www.apkbus.com/blog-780485-77082.html

0人推荐
随时随地看视频
慕课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