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

想要走上巅峰?练好演讲也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最近觉得自己的“演讲技能点”没点够,想提高一下,所以才有了这篇文章。本文是阅读完《高效演讲》(某东几W销量)一书后的思考总结~,也有一些自己补充(大概占4成左右),欢迎阅读。

 

一、为什么需要练好演讲

  我想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想自己一生碌碌无为,都能想有所成就。但是通往金字塔顶端的路肯定是越来越黑暗的,越来越难走的。想要比其它人走的更快更远,除了需要拔高自身的见识之外,还需要建立自己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小伙伴的一起前行,这样可以在路上相互照应(促进提升)。所谓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是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也是这个道理。人是群居动物,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进行的沟通大多数是1对1的形式,连1对几都是少有的机会。如果把自己的视作一个中心,仅照射1个角度甚至1条直线(可以想象成手电筒),这所能吸引的同行的小伙伴是远远不够的。

  那么如何进行更大范围的辐射呢?我认为“演讲”是大家最容易去达成这个目的的一种方式。多把握演讲的机会,将自己的认知、价值观、能力输出给更多的人。很多人恐惧演讲,这往往带来的除了不断错失演讲机会之外,更多的是哪怕上去讲了,也无法将自己的真实实力表现出来(100分的能力说出来就成了50分了)。

 

二、先跨过心里的障碍

  任何导致你怯场,小心脏砰砰砰跳的来源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这个我相信很多人也是这么觉得。但是要解决这个心理暗示的负面问题,就需要对其背后更深层次的缘由有所了解了。这背后其实是个叫“杏仁体”的东西在作怪,就是下图那个粉红色的位置,像杏仁一样的,而且有两颗。(清楚了根源,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它的作用只有1个,让人保持活跃,而且专管的是恐惧感和不信任感,当它运作的时候,你的大脑就“脱岗”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用心里暗示反制,书中提到的观点是

把演讲当作分发礼物的机会,而不是去追求心理那个“完美的演讲”。

  这个观点扯远点就是佛学中的”无我“境界,不要将其他人对你的看法太当回事,回到当前事物本身。但是由于“杏仁体劫持"的 先入为主,导致了这个看似简单方式做起来也是比较困难的,需要一定的刻意练习才能克服它。

  经美国神经学家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的研究证明,决策这个动作不是由处理逻辑、事实、分析的左脑进行的,而是由主管情感的右脑进行的。所以我们演讲中展示的一些数据、图表起的作用的真是的”辅助“作用,真正影响到人们决策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的感染力。

看过乔布斯演讲的人可能现在已经完全不记得乔帮主讲过啥具体内容了,我想除了一些图片(像iphone3GS、iphone4)外,剩下的印象大多是他带给你的演讲感受了。(嗯,Magic~,每次听完总想买买买)

  这就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些话术中漏洞百出的骗子也能骗到不少人上当的原因,因为人家讲的有吸引力啊,像真的一样。

 

三、怎么锻炼演讲?

  演讲是沟通方式的一种,并且我认为是相对高阶的沟通方式。个人认为一个好的演讲者必定是一个好的沟通者,反之则不然。

  演讲或者沟通的目的必然是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那么除了这个目的之外的言语仅仅是“谈话”(也可以理解为对目的达成没有价值的废话)。所以“高效”是在演讲甚至是日常的沟通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解决“高效”问题就是下面两个闭环,一个是实践方式:制定清晰的策略 --> 实践 --> 反馈。其实很多我们想做却做不好的事情都可以用这个实践方式来刻意练习。

   另一个是实现要点:演讲内容 --> 演讲风格 --> 演讲状态,3者的环环相扣。这更“干货”一些,后面的内容也主要是围绕这3点的展开。 

 

四、锻炼演讲三部曲——演讲内容

  一个失败的演讲无外乎如下3点:

  • 信息量过大

  • 与听众不相关(这点据我观察是最普遍的问题,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 观点不明确

  改进的方式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精心做好前期准备。在做演讲稿或者PPT的时候,按这个步骤去做:确定想要的结果 --> 找出关联性 --> 要点明确,多次来回审视这3点,不断优化。

    a)关于确定想要的结果,主要是为了要得到一个可衡量的东西。下面是个示例,可以作为模板,在不知道如何入手的情况下套用:

谈话结束时,他们将决定/同意……

为了取得这一结果,他们需要……

感觉到……

    b)关于找关联性,核心就是需要了解听众的背景,并且站在听众的角度决定内容。可以进行换位思考,把自己想象成听众,内容越接地气,效果越好。(不要搞得太高大上,扯些大家都不是很熟悉的专业术语)

    c)关于要点明确,这个其实比较考验个人的总结提炼功力。一个理想中的标准:清晰、易懂、简短、有震撼力。

  2.做好准备工作之后开始去设计整个演讲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坡道(开头部分) --> 发现(中间部分) --> 甜点(结尾部分)。书中建议的叙述结构分为两种,其可视化效果如下,首先是适用于1对多的场景:

  其次是适用于1对1的场景:

  两种叙述结构的不同就在于中间的正文部分,由于1:1Talk的时候,更容易发生来回的问答,为了让自己的演讲不被打断,所以将整个环节切小,以使听众有个心理预期,在什么时候进行问答。但是每个环节的侧重点是相似的:

    a)坡道的主要目的在于吸引听众的最大兴趣。(以一场PPT演讲来说,可以理解为开场白)

    b)路线图:耐心引导,带听众了解演讲流程。主要说明三件事:演讲时长、议程安排、互动规则。(可以理解为PPT的目录页)

    c)发现:循序渐进,刺激听众主动发现演讲要点。(可以理解为正文内容部分)

    d)总结:强化重点,加深印象。 (可以理解为正文结束后的“点题”)

    e)甜点:完美收尾,让听众记住你的演讲。(可以理解为结束语)

  另外,还有两个有意思的观点一起分享一下:

1.我们在演讲中,如果用了一次“我”,就要说十次“你们”来弥补。

2.第一次开口的7秒影响了听众对你的兴趣。

   3.善用技巧,同样的内容由不同的人来讲,会有不同的效果。一场好的演讲是具有魔力的,他会深深的吸引你的注意力,并且印象深刻。就如上面提到的乔布斯,另外诸如马云、奥巴马等也是一样。此类演讲我们去感受一下,往往具有如下特征:简单明了、富有情感、形象生动。提炼一下干货,发现运用最多的几种方式是:

  • 讲故事。好的故事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好的故事来源于:历史、个人生活、媒体报道中、文献或艺术作品中、你的孩子等。

  • 比喻。

  • 恰当的措辞,会使得每句话更有力量。

  • 通过关键话语的重复,强化你最想让听众感知的内容。

   最后提一下问答环节,也有个小技巧。问答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在互动中将听众拉在自己的立场。如果没有人提问,那就自己提一个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并作出回答。针对提出的问题,在回答中,注意使用提问者偏好的“大脑语言”,如:听觉型、视觉型、动觉型、数字型的。不同类型的人对于不同类型的信息敏感度不同。

 

五、锻炼演讲三部曲——演讲风格

  演讲风格体现在3个方面,声音 --> 姿势 --> 表达。在自己排练的时候也可以按此顺序逐步加入,先只练习声音。

  关于声音,雕刻声音的方式有两点。一是一定要避免紧张,因为紧张会导致的胸部和喉咙收紧(这就是我们紧张的时候,气接不上的原因),并且还要多锻炼胸部呼吸和腹部呼吸。二是通过音量、音调以及节奏的变化提升语言魅力。

  关于姿势或者动作,运用身体的形式与你要传达的信息保持一致。几点重要的细节:

  • 入场方式的选择上尽量面对听众

  • 演讲的视野范围在包含所有的听众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离听众近。

  • 上台后不要着急开口,停顿几秒钟,让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演讲者身上。

  • 在讲连接性语言的时候走动一下,释放出转移到新内容的信号。

  • 不要双手拿提示物(提示卡之类的)。

  关于表情和眼神。表情尽可能的丰富,这点需要多多练习。相对比较容易做到的是,眼神必须直面听众,因为你看哪里听众就会看哪里。这样也能使自己避免逐字读写好的底稿。

 

六、锻炼演讲三部曲——演讲状态

  状态比语言更重要。调整状态的方式其实更多的是在和天性抗争。不知道大家是否有仔细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相比积极的事物,大家总是对消极的事物更感兴趣,传播的也更快。举2个例子:

  • 遇到好事,第一反应觉得是不是假的,要再三确认。

  • 反过来,有时候还没实际遇到坏事呢,就老担忧会不会发生什么坏事。

  毕竟乐观派相对还是少数。现在想想,怪不得现在的诈骗电话更多的从“中奖”变成“法院传票”、“账户异常”之流的了。

  与天性抗争的方式,就是迫使让自己去关注能激发情绪的事物。另外一点是要有“信念”,因为“信念”是决定我们情感状态的本质,“信念”不分好坏,只是一种选择,是可以被自己控制的。我们会不由自主的去寻找各种过去发生的事情作为理由,来支撑我们的“信念”。转换信念的方式就是折断这些支撑点:识别阻碍你的信念,从占比最大的开始,逐个清理。然后重新支撑起新的“信念”。

  最后再来点干货,肢体行为以及呼吸会影响到个人的情绪(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是利用了这一事实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撰述在他的《演员的自我修养》一书中),所以需要不断调整并保持适宜的身体模式使得情感表达更强烈。但是,所谓万事开头难,其中最难且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快速进入演讲状态,因为它没有“惯性”可以借助。建议练习的方式如下:

  1.姿势。抬头挺胸。就像有根绳子向上拉着你一样。

  2.呼吸。做慢而长的深呼吸,让腹部空满空气。

  3.面部。找个理由让自己面带微笑或者大笑。

  4.走动。回忆自信、强大时的走路方式,并进行走动。

  5.手势。如生活中那样自然的用手势来表达你想表达的。

七、高危情境

  前面也提到了,有时候我们的演讲会有问答环节,在问答环节其实是一个1:1Talk的过程。经大脑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在对话时只能全神贯注前三、四句话。所以在这个黄金时间段内的回答决定了对提问者的效果。另外在1:1Talk中,需要多进行鼓励式的回应,分为口头(“太棒了”、“不错”等等)、半口头(“嗯”、“对”等等)、非口头(微笑)。

  在某些场合(如进行危机公关的会议等),这个环节也是容易遇到刁难和攻击的,文中提到的建议是:

在对方发泄完之前,一定不要反驳对方。

  最后,在真的遇到危机的时候,切忌不能沉默或者搪塞掉。正如前面的内容提到的,人性天然倾向消息的事物,在没有任何观点的引导之前,我们习惯于下消极的结论。我们可以通过讲述以下几点来化解危机:

  1.我们确实知道的事情。

  2.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3.我想到的事情。

  4.你能做的事情。

  5.你可以从我这里获得的希望。

  6.这样做的意义。

八、结语

  有些人天生擅长演讲,这些我们羡慕不来。但是我想有一句名言能鞭策我们: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

 

 

 

本书还有其它的一些零散知识点,诸如:对于沟通时,运用邮件、电话、电话会议、视频会议、PPT的建议,以及人脉维护的一些建议等。有兴趣的小伙伴可自行阅读。

 

作者:Zachary_Fan
出处:https://www.cnblogs.com/Zachary-Fan/p/Speech.html

 

 

如果你想及时得到个人自写文章的消息推送,欢迎关注公众号:跨界架构师。


1人推荐
随时随地看视频
慕课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