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

后悔没早知道这些Python特性

写 Python 也好几年时间了。讲道理,在工作中大家肯定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先造轮子再去 GitHub?还是提高下 GitHub 搜索技巧?

都不是!

实际上,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很多需求,无论是常见的、还是不常见的,Python 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独特的解决方案,既不需要自己造轮子,也不需要引入新的依赖(引入新的依赖势必会增加项目的复杂度)。

但是 Python 有太多功能和特性被我们忽略了,导致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没法第一时间作出良好的决策。

所以,干脆来一起扫清这些被我们忽略的 Python 死角。

我们经常会想完成一些注册&调用的功能,比如我们有四个函数:

def add(a: int, b: int) -> float:

return a + b

def sub(a: int, b: int) -> float:

return a - b

def mul(a: int, b: int) -> float:

return a * b

def div(a: int, b: int) -> float:

return a / b

现在我们想将这四个函数和 +、-、*、/ 四个操作符绑定,那么我们该怎么做?

可能我们第一反应是这样:

operator_map={}

def add(a: int, b: int) -> float:

return a + b

def sub(a: int, b: int) -> float:

return a - b

def mul(a: int, b: int) -> float:

return a * b

def div(a: int, b: int) -> float:

return a / b

operator_map["+"]=add

operator_map["-"]=sub

operator_map["*"]=mul

operator_map["/"]=div

但这样写起来,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太不美观了。因为直接对于 dict的操作从实际上来讲可维护性是很差的,那么我们这个地方应该怎么做?

在改进这段代码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 Python 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即:函数/方法是:First Class Member 。用不精确的话来讲,就是函数/方法可以作为参数被传递、被使用。

举个例子:

import typing

def execute(func: typing.Callable, *args, **kwargs) -> typing.Any:

return func(*args, **kwargs)

def print_func(data: int) -> None:

print(data)

execute(print, 2)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将 print_func这个函数作为参数传递给 execute 函数并被调用。

那么我们来改造下之前的代码:

import typing

operator_map={}

def add(a: int, b: int) -> float:

return a + b

def sub(a: int, b: int) -> float:

return a - b

def mul(a: int, b: int) -> float:

return a * b

def div(a: int, b: int) -> float:

return a / b

def register_operator(operator: str, func: typing.Callable) -> None:

operator_map[operator]=func

register_operator("+", add)

register_operator("-", sub)

register_operator("*", mul)

register_operator("/", div)

好了,大家看看,目前整体代码的可读性以及可维护性是不是改了很多?

但是我们现在的问题在于,每次都需要在单独调用一次 register_operator 函数,这样也太烦了吧!要不要再改进一下?要得。我们可以用装饰器来改进一下。

首先,看一个最简单的装饰器例子:

import functools

import typing

import time

def execute(func: typing.Callable) -> typing.Callable:

@functools.wraps(func)

def wraps(*args, **kwargs) -> typing.Any:

start_time=time.time

result=func(*args, **kwargs)

print("{}".format(time.time - start_time))

return result

return wraps

@execute

def add(a: int, b: int) -> float:

return a + b

我们能看到这段函数的意义是计算函数的执行时间。那么这个原理是什么?

实际上装饰器是一个语法糖,具体可以参见 PEP318 Decorators for Functions and Methods。

简而言之,实际上是 Python 替我们做了一个替换过程。以上面的例子为例,这个替换过程就是 add=execute(add)。

好了,我们就用这个知识点来改进下之前的代码:

import typing

operator_map={}

def register_operator(operator: str) -> typing.Callable:

def wraps(func: typing.Callable) -> typing.Callable:

operator_map[operator]=func

return func

return wraps

@register_operator("+")

def add(a: int, b: int) -> float:

return a + b

@register_operator("-")

def sub(a: int, b: int) -> float:

return a - b

@register_operator("*")

def mul(a: int, b: int) -> float:

return a * b

@register_operator("/")

def div(a: int, b: int) -> float:

return a / b

这样我们这段代码的注册过程是不是就显得更优雅了?

嗯,是的!实际上 Python 中有很多特性会帮助我们的代码更简洁,更优美。

接下来这个例子很可能帮我们减轻工作量。

dict 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数据解构。但是在 Python 3.6 之前 dict 都是无序的,即我插入的顺序,和数据在 dict 中存放的顺序并无关联(笔者注:Python 3.6 dict 有序只是新版实现的顺带产物,Python 3.7 正式作为 feature 被固定下来)。

但是很多时候,比如在二手交易平台验签等场景,我们需要保证 dict 数据存放顺序,和我们插入顺序是一致的。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老板有需求下来了,我们肯定不能告诉老板这个需求没法做。那我们就自己实现一个ordereddict 吧。于是,想了想,写了如下的代码:

import typing

class OrderedDict:

def init(self, *args, **kwargs):

self._data={}

self._ordered_key=

def getitem(self, key: typing.Any) -> typing.Any:

return self._data[key]

def setitem(self, key: typing.Any, value: typing.Any) -> None:

if key not in self._data:

return

self._data[key]=value

self._ordered_key.append(key)

def delitem(self, key: typing.Any):

del self._data[key]

self._ordered_key.remove(key)

通过额外维护一个 list 来维护 key 插入的顺序。这段代码,看似完成了我们的需求,但是实则存在很大问题。大家可以猜猜问题在哪?

3,2,1!

揭晓答案,这段代码利用 list 来保证 key 的有序性,在删除的时候, list 的删除操作,是一个时间复杂度 O(n) 的操作。换句话说,我们的删除操作随着内部数据的增多,所需的删除时间也变得越长。这对于某些性能敏感的场景是无法接受的。

那要怎么办呢?事实上,Python 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内置了有序字典,即很多人可能都用过的 collections.OrderedDict 。

在 OrderedDict 中, Python维护了一个双向链表解构,来保证插入的有序性,如下图所示:

在最左侧维护一个卫兵节点,卫兵节点的 next 指针恒指向于数据中最后插入的节点。那么插入新的数据时,我们将新的数据插入到卫兵节点之后,从而达成维护插入顺序的目的。

在删除的时候,通过额外维护的一个字典找到待删除的 key 所对应的节点。这个操作是 O(1) 的复杂度,然后大家都知道,双向链表删除一个节点的时间复杂度也是 O(1) 。通过这样保证我们在即便有大量数据的情况下,也能保证相应的性能。

好了,我们按照这个思路来做一个最简单的实现:

import typing

class Node:

def init(self, key: typing.Any, value: typing.Any) -> None:

self.key=key

self.value=value

self.prev=None

self.next=None

class OrderedDict:

def init(self, *args, **kwargs):

self._data={}

self._head=Node(None, None)

self._last=self._head

def getitem(self, key: typing.Any) -> typing.Any:

if key in self._data:

return self._data[key].value

raise ValueError

def setitem(self, key: typing.Any, value: typing.Any) -> None:

if key not in self._data:

return

value_node=Node(key, value)

next_node=self._head.next

if not next_node:

self._head.next=value_node

value_node.prev=self._head

self._last=value_node

else:

value_node.next=next_node

next_node.prev=value_node

value_node.prev=self._head

self._head.next=value_node

self._data[key]=value_node

def delitem(self, key: typing.Any):

if key not in self._data:

return

value_node=self._data[key]

if value_node==self._last:

self._last=value_node.prev

self._last.next=None

else:

prev_node=value_node.prev

next_node=value_node.next

prev_node.next=next_node

next_node.prev=prev_node

del self._data[key]

del value_node

(此段代码,如有错乱,烦请将浏览字体调小几号)

这只是一个 OrderedDict 的简化版,如果想完成一个完整的 OrderedDict 还有很多很多的 corner case 要去处理。不过现在,我们可以使用内置的数据结构去完成我们需求。怎么样,是不是有了一种幸福的感觉?

通过今天的两个例子,我们发现 Python 提供了相当多的功能去帮助我们完成日常的工作与学习任务。同时通过去深入地了解 Python 内部的一些功能实现,以便我们能更好地去学习一些知识。比如,上文提到的 OrderedDict 的实现,会让我们学到双头链表的一种非常典型的应用,与此同时,双头链表也会用于诸如 LRU 这样非常常用的数据解构的实现。所以,多去深入了解 Python 的方方面面,有助于我们整体能力的提升。

那么既然电脑上已经有了 Python,为何不将这些 tricks 用起来,让 Python 更 6 呢?安利这位来自德国的大咖,资深养蛇玩家 Dan Bader。

他的博客 dbader.org 每月有超过 20 万的浏览量,Real Python 视频累计浏览量超过百万。订阅他的邮件,每天都会准时收到他更新 Python 技巧,一日不差,是一个极其自律的人。

畅销书 Python Tricks 作者,影响全球 1 000 000 以上程序员的 PythonistaCafe 社区创始人,Real Python 培训机构总编,拥有近 20 年软件开发经验。巴德尔毕业于欧洲历史悠久的慕尼黑工业大学,该校以优异的科教质量闻名,截至 2018 年已经培养出 17 位诺贝尔奖得主。

他把自己对 Python 的理解成书,试图通过一些常用的小例子帮助更多开发者拥抱 Python。

0人推荐
随时随地看视频
慕课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