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跃迁工具系列已经介绍了4个工具:
5W1H分析法
德雷福斯模型
10问法成就高效学习
GROW模型
今天我们介绍一个能够帮助我们说服他人改变行为的模型:福格行为模型。
第一次看到福格行为模型是2017年,在《上瘾》这本书里。第二次想起它是在2018年11月,在彭小六的一次线下分享中。第三次想起它是2019年4月份,读《如何让他买》这本书。这个时候,我觉得有必要介绍给大家了。
今天的内容分2部分:
什么是福格行为模型
应用两例:说服自己行动和说服他人行动
(一)什么是福格行为模型
斯坦福大学说服书研究实验室的主任福格博士构建了一个模型,帮助我们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驱动因素。
福格认为,要使人们行动起来,三个要素必不可少。第一,充分的动机;第二,完成这一行为额能力;第三,促使人们付诸行动的触发器。
福格行为模型用公式来呈现,即 B=mat 。B 代表行为,m代表动机,a代表能力,t代表触发器。要想使人们完成特定的行为,动机、能力、触发器这三样缺一不可。否则,人们将无法跨过“行动线”,不会实施某种行为。
触发器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比如一则提醒人们去骑自行车的通知,一句告诉人们垃圾分类投递的标语——“垃圾分类,举手之劳”。
下面的图表展示了福格行为模型:
图表显示,只有当人们的动机和能力水平非常高的时候,触发器才能很有效。
(二)应用两例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说服他人垃圾分类,一个是说服自己开始读书。
(1)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回收,已经提了很多年了,但执行情况依然很不理想。我们可以用福格行为模型来分析下里面的原因。
大部分人都愿意支持环保,分类投递垃圾,动机(m)非常充足。环卫、小区物业、旅游公司等等组织机构也做了各种各样的触发器,比如“垃圾分类,举手之劳”、“提高社区的品味,从垃圾分类开始”等口号,比如将垃圾桶分颜色、印制图标和文字(如下图所示)。
但有用吗?没多大用。
为什么呢?
因为大多数人分辨不出什么样的垃圾是可回收的!(我就是这种类型……搞不清楚什么垃圾可以回收。)
能力不足,使得很多人空有动机,屡被刺激,但总也不能有效的完成垃圾分类投递这件事。
所以,垃圾桶上,要简单明了的告诉人们,什么垃圾是可回收的,提升人们的分辨能力,这样大家就能以举手之劳完成垃圾分类。
现在,很多垃圾桶已经发生了变化,如下图:
这样的垃圾桶,有形象的图标,降低了能力门槛,一看便知手里的垃圾该投放在哪个桶里。
(2)多读书
有不少人都想多读书,可一年下来也没读过5本去。为什么呢?
用 B=mat 来看一下。
想读书,说明有动机。然而动机和动机是不同的,有内外之分,有强弱之分。你是发自内心想读书,还是看到别人想读觉得自己也该读?你是不读就觉得活不下去,还是也无所谓?
如果只是被别人或某个场景刺激产生了读书的想法,可能远离了刺激源,想法就淡了,动力就没了,就不会读了。那这是动力问题。没动力,有触发器、有阅读能力,都没什么用。
如果是发自内心想读,愿望也很强,也有阅读能力,可还是没读几本。那很可能是触发器不对,有时间时没书,有书时没时间。要破解触发器的问题,比较简单的办法是:不管什么时候出门包里都带一本书。这样打开包就看到书,就被触发,随时就能拿出来翻一下。久而久之,就可读一本书。
(零)你想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