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

“拿多少钱做多少事”的逻辑哪错了?

来自知乎的一个问题:

基本上所有的公司都会说,你好好做,你的努力公司都看在眼里,但是也就看了看,好多都是不提离职不涨薪;所以是不是应该拿多少钱做多少事,把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拿去提升自己或者赚外快呢?

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琢磨过,都有自己的答案,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想法。

在这里,我先说说我对“拿多少钱做多少事”的理解,然后再聊聊关于此问题的两种典型看法。

拿多少钱做多少事,说起来比较简单,但实际上,你很难客观地对待“我该拿多少钱”这个问题。90%的情况下,都会觉得自己拿少了,都会觉得自己拿到的钱配不上自己的付出。接下来就会觉得,我应该干得再少一点,不然就很亏呀。于是……你就这样陷入了一个先要再给、不断低于上司期待的循环:

这个循环走下来,你是(可能)对得起拿到的钱了,但丧失了未来的机遇和可能性。因为拉长周期看,收入由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定,能力要在事上磨练,如果我们不做事,不超越他人期待地做事,就不能很好的锻炼自己的能力,相较之下,就会成长放缓,就很难胜任更重要的角色。

所以,更好的逻辑是:永远只关注自己的成长,不管拿多少钱,都竭力利用做事的机会淬炼自己。这样,就极有可能跑出下面的超越期待螺旋:

一旦你跑出这样的超越期待的螺旋,就会

  • 加速成长

  • 赢得口碑

  • 建立个人品牌

  • 有“资本”选择更好的机会

而这些,则是在这个缺乏持续性的年代,我们真正需要的。只要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个人口碑、个人品牌,未来就有更多可能。

所以,我们不需要一味计较薪水和所做的事情是否匹配,那都是眼前的东西,我们要珍惜的是,随着不断做事而出现的际遇。

这里提取的是我在知乎的回答后面的两个评论,很典型,值得讨论。

看法一:好多活和搬砖差不多,80块钱搬了一百块钱的砖 ,成长有限,不如跳槽。

我是这样理解的:这样说在某些时候显得很有道理,我们也可以这么做,但同时,我们要记得,一个人总要在一个地方,不是这家公司,就是那家公司,完成一次成长螺旋的,不然,就会一直停留在初级选手阶段,无法完成个人进阶。

看法二:首先要看有没有上升的空间和可能,不然多做也是白做。多做涨工资,再多做再涨工资是良性循环。有些地方多做了不一定有正面反馈,甚至是多做少做都一样,那人人都会倾向于少做,图个省心。

我是这样理解的:良性循环下,我们立足成长不断超越期待,是非常好的。环境中缺乏良性循环时,我们也不能因为环境问题而放弃自我成长,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目标和要求,以此为准绳来做事,假如实在不认同这个环境,无法忍受,那好聚好散会比被黑化更好。另外,有时上升空间,是你做了、做好,才会出现的。


0人推荐
随时随地看视频
慕课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