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

人工智能通识-科普-双缝实验

双缝实验

这个诡异的实验纠缠了全人类顶尖科学家300多年,至今仍然没有足够让所有人满意的答案。

实验很简单,最左侧一个发光光源,光线穿过一个不透光纸板上的小孔,这样模拟点光源,然后再穿过第二个不透光纸板上的两条竖缝,你认为最右侧灰色纸板上会呈现什么图形呢?两条竖线或者是?

正确答案不是A,而是B。

如果你还没感觉到意外,那么尝试猜想,你用自己替换掉第一块小孔遮光板,不停地向两条细缝投掷飞镖,你的飞镖最后都会落在最右侧的灰色板上,板上很多飞镖会形成什么样的图案?肯定是A,而不是B。

为什么会形成B图那样的图案?因为光是一种波。

水波互相干涉形成条纹

如果我们把两个球同时左右丢入水面,激起的两个水波互相交叠扩展开来,就会形成一条一条的纹样。这和我们双缝实验的结果类似。

观察者影响

如果我们堵住一条竖缝,结果会怎样?

结果会变成一条很普通的竖条,只有一条,因为没有了干涉。

光是粒子,也是波,具有波粒二象性,这不是什么新科学知识

但当科学家们尝试每次连续发射单光子的时候,双缝实验带来更多启发:

  • 单光子仍然会产生干涉条纹,自己和自己干涉,这意味着必须光子同时通过两个裂缝。你同时通过左右两道门!

  • 光子到达屏幕的时候变成一个粒子,虽然穿过双缝时候它是同时穿过两道缝的波,但如果我们期望它是一个粒子用屏幕来捕获它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一个粒子。

  • 光子在我们观察的时候会从波坍缩为粒子,如果我们在双缝处添加粒子检测装置,那么光子就会变为典型粒子,只通过一个缝,也不再形成干涉条纹。

科学的解释是,在我们观测之前,光子具有量子属性,它既有可能穿过左侧竖缝,也有可能穿过右侧竖缝,也就是说它可以同时通过了两条竖缝,或者说它的路径是穿过左右双缝的两条路径的叠加

这就像说一个飞镖同时穿过了两条竖缝一样不可思议。但在我们观测之后,光子的量子属性坍缩了,变成确定的只通过一条裂缝典型粒子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这是明朝哲学大家王阳明的一句名言,粗粗糙说这句话就是在讲,你看或者不看的观察行为会对花产生影响。

量子力学中世界的纯粹客观性不复存在

现在决定过去

我们习惯的认为过去决定现在,但在量子世界可能是相反,现在决定过去

1979年普林斯顿大学纪念爱因斯坦100岁诞辰的讨论会上,物理学家约翰惠勒John Wheeler提出了一个延迟选择实验Delayed choice experiment,这个实验可以视为双缝实验的升级版本。

实验是这样设想的:用光子发射器发出一个光子,在其行进路线上设置一个半透镜,那么光子会叠加地同时沿两条路径前进(向前穿透或者被90度反射向下)。

然后再利用45度放置的全反射镜面和半透镜将两路光线会合。

如果不加入探测装置,即不观测,则依照量子力学,光子会在屏幕上打出一个点。如果加入探测装置,即人的“意识”选择观测,则依照量子力学,会在屏幕上打出干涉条纹。

问题就出在这里,如果光子作为粒子即将到达屏幕形成小点的时候,我们突然在中途加入探测装置,那么它就会突然变为波状条纹。

这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人为的改变光子的历史,决定光穿过前面的半透镜的方式(粒子或波)。已经穿透镜面的光子,可以等待人们的决定后再“延迟”选择如何穿透镜面。人的“意识”可以决定客观事物的历史原因。

当时这只是个假想实验,但不幸的是五年后这个实验被科学的实现并证实了。

1993年,另外两位科学家进一步假想出了利用量子力学的炸弹检测器Elitzur–Vaidman bomb tester。假如有一个遇到光子会爆炸的光敏炸弹,利用这个探测器就可以在不引爆炸弹的情况下检测出这是否一个真光敏炸弹。

下图中左下角和右上角浅灰色矩形表示半透镜,左上角和右下角的是全反射镜。A是光子发射器,C和D分别可以检测干涉条纹或粒子光点的探测器。

结语

这三个实验非常烧脑,后两个我也没有完全明白,后续会尝试更好的解说。

在牛顿经典力学,世界是纯客观的,你看或者不看,宇宙都如此这般的遵照规律运行。

而在量子力学中,观察者的身份是至关重要的,观察者是科学理论有效的必要部分(而不仅是可选部分)。你看或者不看,结果会不同,历史也会不同,决定过去和未来的,都是现在这一瞬。

观察者如何定义?难道宇宙直到第一只草履虫出现才变得“明白起来”?还是要等到第一个人类出现?

我们可以确定,智能观察者对宇宙的影响与设备不同,我们对光子的检测行为与留有双缝的木板有着不同的作用。至于这里面的原因,量子力学并没有给出答案,或者并不关心是否有答案,是否人类的观察和木板的遮挡有什么不同,这些都还是未解的疑问。

也许这些疑问本身就不是疑问,因为量子力学已经把原因和结果之间的链条敲断,他们的信条是:任何一种基本量子现象只在其被记录之后才是一种现象,不可观察的内容不属于科学范畴。



作者:zhyuzh3d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023b2758d742


0人推荐
随时随地看视频
慕课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