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查询优化是数据库系统里面特别关键的一个组件, 曾经有一个老外,我也不知道是谁说过:
Query optimizer is where the power of a database lies. (查询优化器是数据库的强大之处。)
可见查询优化的重要性,查询优化在 Presto 里面主要是由 IterativeOptimizer 完成的,今天我们来分析下 IterativeOptimizer。
PlanOptimizer
在介绍 IterativeOptimizer 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 PlanOptimizer。在 PlanOptimizer 里面只有一个接口,给你一个输入 PlanNode
以及一些辅助的参数,你给出一个优化后的 PlanNode
:
public interface PlanOptimizer { PlanNode optimize(PlanNode plan, Session session, TypeProvider types, SymbolAllocator symbolAllocator, PlanNodeIdAllocator idAllocator); }
这个接口实现一般都要实现一个 SimplePlanRewriter
这个使用了 Visitor
设计模式的类, 找到你要处理的节点进行 visit
。用起来其实蛮复杂的,关键是它把多个优化策略揉到一个类里面去做了,比如 LimitPushDown
这个实现,它是要找 LimitNode
进行优化,它里面实现了很多规则:
如果 LimitNode 的上游还有一个 LimitNode 那么把这两个 LimitNode 进行合并。如果合并之后要 LimitNode 的 count 是 0,那么直接把这个 LimitNode 节点换成一个空的 Values 节点。
如果 LimitNode 的上游有一个 TopN 节点,那么把 Limit 和 TopN 节点进行合并。
如果碰到 Union 节点,那么把 Limit 节点推到 Union 下面去。
等等。
可以看出来一个优化实现里面糅杂了很多条规则。
不管出于什么理由,把很多不那么相关的逻辑揉在一起都是不好的。
IterativeOptimizer
PlanOptimizer 的缺点正是 IterativeOptimizer 改进的地方,IterativeOptimizer 在 PlanOptimizer 上面又包装了一层,IterativeOptimizer 把每条优化规则抽象出单独的类: Rule
。让我们做查询优化的时候只需要去编写 Rule 而不需要去 Optimizer, 不需要去实现 Visitor 模式,真的是太棒了。
Rule 的主要的接口是这样的:
public interface Rule<T>{ /** * 你要优化的Plan的模式是怎么样的? */ Pattern<T> getPattern(); /** * 匹配你模式的PlanNode找到你,你去优化吧。 */ Result apply(T node, Captures captures, Context context); }
首先它让你指定你要优化的 Plan 的结构是怎么样的。比如:
找到两个相邻 LimitNode 节点的结构。
这个在 presto-matching 库的帮助下很好实现(presto-matching库我们在上一篇文章《Presto源码分析之模式匹配》专门分析过。):
private static final Capture<LimitNode> CHILD = newCapture(); private static final Pattern<LimitNode> PATTERN = limit().with(source().matching(limit().capturedAs(CHILD))); @Override public Pattern<LimitNode> getPattern() { return PATTERN; }
找到之后我们在 apply
方法里面来实现 LimitNode
合并的操作,也非常的简单。
@Override public Result apply(LimitNode parent, Captures captures, Context context) { // 这个 child 是那个上游的 LimitNode LimitNode child = captures.get(CHILD); return Result.ofPlanNode( new LimitNode( parent.getId(), child.getSource(), // 合并成一个 LimitNode 取比较小的那个 count Math.min(parent.getCount(), child.getCount()), parent.isPartial())); }
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感觉,反正我在阅读 Presto Optimizer 代码之前没有想到进行查询优化的逻辑可以写得这么简单。这就是优秀框架的力量啊。
可变的执行计划: Memo
在 IterativeOptimizer 对 PlanNode
进行改写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类: Memo
。我们知道 Presto 源代码里面有一点做得很好,就是对象都是能不可变(immutable
)就不可变,这让程序更可预期,潜在的 bug 也会少很多,同时也有一些缺点: 不可变导致要改变一个Plan结构的一部分变得很复杂,你必须重新构造整个 Plan ,因此为了执行计划优化的方便性以及性能的考虑,在对PlanNode进行优化前会把 PlanNode 转化成一个可变的对象: Memo,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下Memo这个类。
说实话 Memo 这个类名我觉得起的特别不好,光看类名完全跟可变的PlanNode联系不上,如果让我起名字的话,我觉得还不如叫 MuttablePlanNode 来的直观。
在 Memo 里面,所有的 PlanNode 被一个新的类 GroupReference 包装一层,一个原始的计划:
原始的PlanNode结构
会被包成下面的结构:
包装过后的PlanNode结构
这里 GroupReference
仍然是不可变的,但是 Group
是可变的,PlanNode
优化的过程其实就是通过遍历 GroupReference
树,不断修改对应的 Group
里面的 PlanNode
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树的结构也可能会被修改,比如上面我们提到过的那个优化策略:
如果有两个相邻的 LimitNode 节点,那么把他们合并成一个 LimitNode 节点,取比较小的那个LimitNode的值作为最终的 LimitNode。
因此存在着一开始存在的 Group
随着优化过程对整个 PlanNode 结构的修改,最后不再被任何其它 Group
引用,因而需要删除掉的情况,因此 Memo
里面有个小小的垃圾回收的策略: 每个 Group
对象上除了记录它的原始的 PlanNode
之外,还会有一个引用它的 Group
的记录:
private Multiset<Integer> incomingReferences = HashMultiset.create();
它每次操作一个节点的时候会对相关的节点做个引用计数 + 垃圾回收的维护:
// 增加新节点(node)的引用计数 incrementReferenceCounts(node, group); // 更新节点 getGroup(group).membership = node; // 减少旧节点(old)相关节点的引用计数,如果引用计数为0,则把对应的Group删掉 decrementReferenceCounts(old, group);
感想
刚学习设计模式的时候动不动就想把设计模式用到代码里面去,这样代码会显得高大上一点。当然,在代码里面用设计模式没错,它可以有效地隔离变化,让代码更具有可维护性、可扩展性。但是就像写文章一样,堆满华丽辞藻的文章绝不是什么好文章,堆满设计模式的代码也绝不是什么好的代码。
写代码又像武侠小说里面的侠客学习武功一样,一开始你什么招式也不会,谁也打不过,后来你学了很多招式,能打过很多人了,但是仍然不是绝顶高手,所谓的绝顶高手是要在把所有招式都学过之后,再把所有的招式都忘记掉,真正要用的时候随心所至信手拈来。
设计模式就相当于武功里面的招式,真正的高手应该是学过之后忘掉它,在真正需要的的时候信手拈来用到合适的地方去,这个合适的地方就是框架,让普通开发看不到,这样普通开发同学就可以集中精力写真正的业务代码了, 我们每天要花大量时间去写的应该是业务代码。
在 Presto 查询优化的模块里面,框架代码指的是 PlanOptimizer、IterativeOptimizer, 这里面该用 Visitor 模式就用 Visitor 模式,一旦有了这个框架之后,我们真正业务是调优查询性能,这时候只需要去写 Rule
就好了,而 Rule
的实现都是平铺直叙的逻辑,没有什么复杂的模式,用户用起来会觉得很方便好用。
再引申一点,一个好的 API 一定是平铺直叙的,不需要让用户使用什么设计模式的。
作者:xumingmingv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9e1b347055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