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作为一门面向对象的语言,自然具备了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封装,继承,多态。在学习多态性质的过程中,发现了C++与其他语言很大的区别(坑?)。在C++中的=操作符的使用与C++呈现的内存模型似乎并不是我所习惯的模式,在拷贝与引用两个不同操作之间摇摆,还是很容易写出存在问题的代码,所以也就引出了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来聊聊=操作符背后的故事。
1.有些奇怪的多态
来,先上代码,我们从两段要表述多态性质的代码来看看,奇怪在什么地方。
class bird {public: virtual void fly() { cout << "I can fly." << endl; } };class penguin:public bird {public: void fly() { cout << "I can't fly." << endl; } };
上面是两个继承关系的类定义。penguin(企鹅)类继承了bird类。在bird类之中fly()函数是一个virtual函数,它可以被penguin覆盖。我们看看正确的多态代码应该怎么编写:
int main() { bird* b1; penguin p; b1 = &p; b1->fly(); //打印出:"I can't fly." }
编译器通过指针的内容,而不是它的类型,来判断应该调用的函数。因此,由于 penguin的对象的地址存储在bird指针中,所以会调用对应的fly()函数。
所以每个bird的子类都可以一个函数fly()的独立实现。这就是多态的使用方式。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子类,都带有同一个名称但具有不同实现的函数。
啊哈,这一些看起来都很完美。但是熟悉Java和Python的程序员应该会和我一样写出类似于下面的代码吧:
int main() { penguin p; bird b = p; b.fly(); //打印出:"I can fly." }
FxxK,这还是不是我熟悉的多态?为什么输出的内容和我想象的不一样。不行,我得再试一试其他方法。
int main() { penguin p; ((bird)p).fly(); //同样是打印出:"I can fly." }
2.出了什么问题呢?
好吧,上面两段代码我想会让很多Java或Python的程序员深感困惑,看起来C++和我们熟悉的语言想去甚远。其实,这就回到我们今天要聊的主题,接下来我们一一来分析上两段代码:
int main() { penguin p; bird b = p; b.fly(); //打印出:"I can fly." }
其实这段代码最核心的点是弄明白bird b = p语句中的=操作符真正代表的含义。
为了解释这个=操作符,我们继续看下面这段代码。
int main() { penguin p; bird &b = p; b.fly(); //打印出:"I can’t fly." }
有木有很神奇,让我们困惑的问题迎刃而解,只不过添加了一个&操作符。
在C++之中,= 操作符代表一个拷贝
bird b = p
代表b是一个bird对象,通过p拷贝,重新生成一个新的bird对象。所以这是一个拷贝操作,拷贝的是一个对象。bird &b = p
代表b是一个bird对象的引用,通过p的地址拷贝,重新生成一个新的bird对象的引用。所以这也是一个拷贝操作,拷贝的是一个对象引用。所以通过这个引用,动态调用到p对象真正的函数。
好了,解释完上一段代码之后,我们继续看第二段代码。
int main() { penguin p; ((bird)p).fly(); //同样是打印出:"I can fly." }
这里为什么我们强制类型转换之后,还是没法输出我们想要的结果呢?那是因为
除了指针与引用类型,C++编译器在编译阶段通过类型静态确定调用函数的地址。
通过这句话,我们也不难理解上一段代码输出的结果,所以我们要更好的使用多态,一定要使用好指针和引用。
3.其他语言的困惑的解析
Java
全面放弃了指针与对象拷贝的操作,所以Java之中的=全都是拷贝的对象的引用。也就是我们说的的浅拷贝。(对象拷贝是深拷贝,因为生成新的对象,和原对象不使用同样的内存空间).Python
同Java一般,都是对象引用。唯一不同的是,Python是动态语言,在实现多态的时候,依赖更多是鸭子类型而不是类原生的继承关系了。Golang
和Python相同,依赖鸭子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