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我学习了 Spring IOC 容器方面的源码,并写了数篇文章对此进行讲解。在写完 Spring IOC 容器源码分析系列文章中的最后一篇后,没敢懈怠,趁热打铁,花了3天时间阅读了 AOP 方面的源码。开始以为 AOP 部分的源码也会比较复杂,所以原计划投入一周的时间用于阅读源码。但在我大致理清 AOP 源码逻辑后,发现没想的那么复杂,所以目前进度算是超前了。从今天(5.15)开始,我将对 AOP 部分的源码分析系列文章进行更新。包括本篇文章在内,本系列大概会有4篇文章,我将会在接下来一周时间内陆续进行更新。在本系列文章中,我将会分析 Spring AOP 是如何为 bean 筛选合适的通知器(Advisor),以及代理对象生成的过程。除此之外,还会对拦截器的调用过程进行分析。与前面的文章一样,本系列文章不会对 AOP 的 XML 配置解析过程进行分析。
下面来讲讲本篇文章的内容,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会向大家介绍一下 AOP 的原理,以及 AOP 中的一些术语及其对应的源码。我觉得,大家在阅读 AOP 源码时,一定要弄懂这些术语和源码。不然,在阅读 AOP 源码的过程中,可能会有点晕。好了,其他的就不多说了,下面进入正题吧。
2. AOP 原理关于 AOP 的原理,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无非是通过代理模式为目标对象生产代理对象,并将横切逻辑插入到目标方法执行的前后。这样一说,本章确实没什么好说的了,毕竟原理就是这么简单。不过原理归原理,在具体的实现上,很多事情并没想象的那么简单。比如,我们需要确定是否应该为某个 bean 生成代理,如果应该的话,还要进一步确定将横切逻辑插入到哪些方法上。说到横切逻辑,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横切逻辑其实就是通知(Advice),Spring 提供了5种通知,Spring 需要为每种通知提供相应的实现类。除了以上说的这些,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还要考虑如何将 AOP 和 IOC 整合在一起,毕竟 IOC 是 Spring 框架的根基。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需要考虑的地方,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 AOP 原理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不简单,尤其是实现一个业界认可的,久经考验的框架。所以,在随后的文章中,让我们带着对代码的敬畏之心,去学习 Spring AOP 模块的源码吧。
3. AOP 术语及相应的实现本章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AOP 中的一些术语,并会把这些术语对应的代码也贴出来。在介绍这些术语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AOP 吧。AOP 全称是 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即面向切面的编程,AOP 是一种开发理念。通过 AOP,我们可以把一些非业务逻辑的代码,比如安全检查,监控等代码从业务方法中抽取出来,以非侵入的方式与原方法进行协同。这样可以使原方法更专注于业务逻辑,代码结构会更加清晰,便于维护。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AOP 并非是 Spring 独创,AOP 有自己的标准,也有机构在维护这个标准。Spring AOP 目前也遵循相关标准,所以别认为 AOP 是 Spring 独创的。
3.1 连接点 - Joinpoint
连接点是指程序执行过程中的一些点,比如方法调用,异常处理等。在 Spring AOP 中,仅支持方法级别的连接点。上面是比较官方的说明,下面举个例子说明一下。现在我们有一个用户服务 UserService 接口,该接口定义如下:
public interface UserService {
void save(User user);
void update(User user);
void delete(String userId);
User findOne(String userId);
List<User> findAll();
boolean exists(String userId);
}
该接口的实现类是 UserServiceImpl,假设该类的方法调用如下:
如上所示,每个方法调用都是一个连接点。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连接点的定义:
public interface Joinpoint {
/** 用于执行拦截器链中的下一个拦截器逻辑 */
Object proceed() throws Throwable;
Object getThis();
AccessibleObject getStaticPart();
}
这个 Joinpoint 接口中,proceed 方法是核心,该方法用于执行拦截器逻辑。关于拦截器这里简单说一下吧,以前置通知拦截器
为例。在执行目标方法前,该拦截器首先会执行前置通知逻辑,如果拦截器链中还有其他的拦截器,则继续调用下一个拦截器逻辑。直到拦截器链中没有其他的拦截器后,再去调用目标方法。关于拦截器这里先说这么多,在后续文章中,我会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
上面说到一个方法调用就是一个连接点,那下面我们不妨看一下方法调用
这个接口的定义。如下:
public interface Invocation extends Joinpoint {
Object[] getArguments();
}
public interface MethodInvocation extends Invocation {
Method getMethod();
}
如上所示,方法调用接口 MethodInvocation 继承自 Invocation,Invocation 接口又继承自 Joinpoint。看了上面的代码,我想大家现在对连接点应该有更多的一些认识了。接下面,我们来继续看一下 Joinpoint 接口的一个实现类 ReflectiveMethodInvocation。当然不是看源码,而是看它的继承体系图。如下:
关于连接点的相关知识,我们先了解到这里。有了这些连接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对我们感兴趣连接点进行一些横切操作。在操作之前,我们首先要把我们所感兴趣的连接点选中,怎么选中的呢?这就是切点 Pointcut 要做的事情了,继续往下看。
3.2 切点 - Pointcut
刚刚说到切点是用于选择连接点的,那么应该怎么选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不妨先去看看 Pointcut 接口的定义。如下:
public interface Pointcut {
/** 返回一个类型过滤器 */
ClassFilter getClassFilter();
/** 返回一个方法匹配器 */
MethodMatcher getMethodMatcher();
Pointcut TRUE = TruePointcut.INSTANCE;
}
Pointcut 接口中定义了两个接口,分别用于返回类型过滤器和方法匹配器。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类型过滤器和方法匹配器接口的定义:
public interface ClassFilter {
boolean matches(Class<?> clazz);
ClassFilter TRUE = TrueClassFilter.INSTANCE;
}
public interface MethodMatcher {
boolean matches(Method method, Class<?> targetClass);
boolean matches(Method method, Class<?> targetClass, Object... args);
boolean isRuntime();
MethodMatcher TRUE = TrueMethodMatcher.INSTANCE;
}
上面的两个接口均定义了 matches 方法,用户只要实现了 matches 方法,即可对连接点进行选择。在日常使用中,大家通常是用 AspectJ 表达式对连接点进行选择。Spring 中提供了一个 AspectJ 表达式切点类 - AspectJExpressionPointcut,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类的继承体系图:
如上所示,这个类最终实现了 Pointcut、ClassFilter 和 MethodMatcher 接口,因此该类具备了通过 AspectJ 表达式对连接点进行选择的能力。那下面我们不妨写一个表达式对上一节的连接点进行选择,比如下面这个表达式:
execution(* *.find*(..))
该表达式用于选择以 find 的开头的方法,选择结果如下:
通过上面的表达式,我们可以就可以选中 findOne 和 findAll 两个方法了。那选中方法之后呢?当然是要搞点事情。so,接下来通知(Advice)
就该上场了。
3.3 通知 - Advice
通知 Advice 即我们定义的横切逻辑,比如我们可以定义一个用于监控方法性能的通知,也可以定义一个安全检查的通知等。如果说切点解决了通知在哪里调用的问题,那么现在还需要考虑了一个问题,即通知在何时被调用?是在目标方法前被调用,还是在目标方法返回后被调用,还在两者兼备呢?Spring 帮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Spring 中定义了以下几种通知类型:
- 前置通知(Before advice)- 在目标方便调用前执行通知
- 后置通知(After advice)- 在目标方法完成后执行通知
- 返回通知(After returning advice)- 在目标方法执行成功后,调用通知
- 异常通知(After throwing advice)- 在目标方法抛出异常后,执行通知
- 环绕通知(Around advice)- 在目标方法调用前后均可执行自定义逻辑
上面是对通知的一些介绍,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通知的源码吧。如下:
public interface Advice {
}
如上,通知接口里好像什么都没定义。不过别慌,我们再去到它的子类接口中一探究竟。
/** BeforeAdvice */
public interface BeforeAdvice extends Advice {
}
public interface MethodBeforeAdvice extends BeforeAdvice {
void before(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Object target) throws Throwable;
}
/** AfterAdvice */
public interface AfterAdvice extends Advice {
}
public interface AfterReturningAdvice extends AfterAdvice {
void afterReturning(Object returnValue,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Object target) throws Throwable;
}
从上面的代码中可以看出,Advice 接口的子类接口里还是定义了一些东西的。下面我们再来看看 Advice 接口的具体实现类 AspectJMethodBeforeAdvice 的继承体系图,如下:
现在我们有了切点 Pointcut 和通知 Advice,由于这两个模块目前还是分离的,我们需要把它们整合在一起。这样切点就可以为通知进行导航,然后由通知逻辑实施精确打击。那怎么整合两个模块呢?答案是,切面
。好的,是时候来介绍切面 Aspect 这个概念了。
3.4 切面 - Aspect
切面 Aspect 整合了切点和通知两个模块,切点解决了 where 问题,通知解决了 when 和 how 问题。切面把两者整合起来,就可以解决 对什么方法(where)在何时(when - 前置还是后置,或者环绕)执行什么样的横切逻辑(how)的三连发问题。在 AOP 中,切面只是一个概念,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接口或类与此对应。不过 Spring 中倒是有一个接口的用途和切面很像,我们不妨了解一下,这个接口就是切点通知器 PointcutAdvisor。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接口的定义,如下:
public interface Advisor {
Advice getAdvice();
boolean isPerInstance();
}
public interface PointcutAdvisor extends Advisor {
Pointcut getPointcut();
}
简单来说一下 PointcutAdvisor 及其父接口 Advisor,Advisor 中有一个 getAdvice 方法,用于返回通知。PointcutAdvisor 在 Advisor 基础上,新增了 getPointcut 方法,用于返回切点对象。因此 PointcutAdvisor 的实现类即可以返回切点,也可以返回通知,所以说 PointcutAdvisor 和切面的功能相似。不过他们之间还是有一些差异的,比如看下面的配置:
<bean id="aopCode" class="xyz.coolblog.aop.AopCode"/>
<aop:config expose-proxy="true">
<aop:aspect ref="aopCode">
<!-- pointcut -->
<aop:pointcut id="helloPointcut" expression="execution(* xyz.coolblog.aop.*.hello*(..))" />
<!-- advoce -->
<aop:before method="before" pointcut-ref="helloPointcut"/>
<aop:after method="after" pointcut-ref="helloPointcut"/>
</aop:aspect>
</aop:config>
如上,一个切面中配置了一个切点和两个通知,两个通知均引用了同一个切点,即 pointcut-ref="helloPointcut"。这里在一个切面中,一个切点对应多个通知,是一对多的关系(可以配置多个 pointcut,形成多对多的关系)。而在 PointcutAdvisor 的实现类中,切点和通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上面的通知最终会被转换成两个 PointcutAdvisor,这里我把源码调试的结果贴在下面:
在本节的最后,我们再来看看 PointcutAdvisor 的实现类 AspectJPointcutAdvisor 的继承体系图。如下:
3.5 织入 - Weaving
现在我们有了连接点、切点、通知,以及切面等,可谓万事俱备,但是还差了一股东风。这股东风是什么呢?没错,就是织入。所谓织入就是在切点的引导下,将通知逻辑插入到方法调用上,使得我们的通知逻辑在方法调用时得以执行。说完织入的概念,现在来说说 Spring 是通过何种方式将通知织入到目标方法上的。先来说说以何种方式进行织入,这个方式就是通过实现后置处理器 BeanPostProcessor 接口。该接口是 Spring 提供的一个拓展接口,通过实现该接口,用户可在 bean 初始化前后做一些自定义操作。那 Spring 是在何时进行织入操作的呢?答案是在 bean 初始化完成后,即 bean 执行完初始化方法(init-method)。Spring通过切点对 bean 类中的方法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会为该 bean 生成代理对象,并将代理对象返回给容器。容器向后置处理器输入 bean 对象,得到 bean 对象的代理,这样就完成了织入过程。关于后置处理器的细节,这里就不多说了.大家若有兴趣,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Spring IOC 容器源码分析系列文章。
4.总结本篇文章作为 AOP 源码分析系列文章的导读,简单介绍了 AOP 中的一些术语,及其对应的源码。总的来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毕竟对于 AOP,大家都有所了解。因此,若文中有不妥错误之处,还请大家指明。当然,也希望多多指教。
好了,本篇文章先到这里。感谢大家的阅读。
附录:Spring 源码分析文章列表注:文章更新时间为该篇文章在我个人网站上的发布时间,而非在慕课网上的发布时间
Ⅰ. IOC
Ⅱ. AOP
更新时间 | 标题 |
---|---|
2018-06-17 | Spring AOP 源码分析系列文章导读 |
2018-06-20 | Spring AOP 源码分析 - 筛选合适的通知器 |
2018-06-20 | Spring AOP 源码分析 - 创建代理对象 |
2018-06-22 | Spring AOP 源码分析 - 拦截器链的执行过程 |
Ⅲ. MVC
更新时间 | 标题 |
---|---|
2018-06-29 | Spring MVC 原理探秘 - 一个请求的旅行过程 |
2018-06-30 | Spring MVC 原理探秘 - 容器的创建过程 |
本文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4.0 下发布,转载需在明显位置处注明出处
作者:coolblog
本文同步发布在我的个人博客:http://www.coolblog.xyz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