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浏览精彩内容
慕课网APP
程序员的梦工厂
打开
继续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赞赏金额会直接到老师账户
将二维码发送给自己后长按识别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机器学习技术在智能营销的应用

算法_周瑾
关注TA
已关注
手记 1
粉丝 77
获赞 9

一、基本概念

【1.1 营销是啥】

    营销(Marketing),指的是企业发现或发掘准消费者需求,让消费者了解该产品进而购买该产品的过程。我们用大白话来说,营销就是买东西,是个交易的过程。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交易,比如:1)在街摊买包子,包子和金钱的交易;2)上班,劳动力和金钱的交易;3)朋友之间互相请吃饭,食品与食品的交易。

【1.2 交易参与者的目标】

    在理性交易的前提下,交易的双方都想在交易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大家都希望用相对更少的价值,换取更多的价值。现实中就是,花小钱买更多商品,或者是破烂货卖了个高价。

【1.3 价格连接了交易者】

    价值是个很难衡量的变量。在交易过程中,价值会被价格体现,或者说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格是连接交易双方的桥梁。举例而言,一瓶矿泉水交易价3元,意味着买水的人愿意支付3元,而卖水的人接受3元的回报。再结合交易的目标,那么买水的人就希望砍价,说不定2元就能买下来;而卖水的人,就希望涨价,也许4元也会有人愿意支付。

【1.4 定价的智能化】

    既然有人希望涨价有人希望降价,那么这里就必然有个平衡。也就是,在某个价格下,买卖双方达到某种意义上的平衡。在大数据时代下,这也是智能定价想要解决的问题。 

【1.5 智能定价的核心是差异化定价】

    差异化定价也可以说是价格歧视。举例而言,在菜市场买西红柿,你去买,商家要价6元/斤;一个老太太去买,可能就只会卖给她4元/斤。价格歧视不是目标,它只是个手段;其背后的目标是,商家要最大化自己在交易过程中的利益。

【1.6 定价模型】

    我们用一个最简单的定价模型来表述。直观上说,价格越贵,愿意买的人就越少。因此需求量和价格存在一个反向的关系。营收,就是价格乘以需求量,也就是图中的灰色区域。

http://img2.mukewang.com/5da94b7400012fce19570577.jpg

【1.7 营收的天花板】

    如果我们把差异化定价的思想加在定价模型上,会有什么结果呢?结果是商品对每个人的定价价格为,他心中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里价位的上限。如果我们对所有人都制定合理个性化的价格,就会有下面的营收结果。右图中,灰色部分的面积,就是最大化营收的值,就是营收的天花板。

http://img4.mukewang.com/5da94bf500013d9d15210499.jpg


二、营销实战:以加班打车补贴为例

【2.1 案例假设】

    看完了理论,我们分析一个发生在身边非常有趣的案例。这个案例是加班打车的报销补贴。假设你是一家公司的员工,公司通过夜间交通补贴,希望激励员工多多工作。因此公司规定,“所有员工工作日晚上工作到21:00,可以报销公司与住址之间的全额打车费。”我们分析的视角是公司,目标就是帮助公司,提高这笔员工打车补贴支出的效率和回报,做一次资本家的智囊团。

【2.2 案例的拆解,确定问题、目标】

    在这个案例中,交易的双方是公司和员工。交易的内容是,工时(劳动力)和金钱(加班补贴)。从公司的视角,就是花钱买员工工时的一笔交易。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这比交易过程中,帮助公司提高所谓的营收。我们制定这样的一个指标,ROI,投资回报率。定义为,员工工时的增量除以花费的补贴金额,即单位金额带来的工时增量。

【2.3 解决思路】

    在该花钱的地方多花钱,在不该花钱的地方少花钱。围绕这两句话ROI就会持续变高。举个例子,有的员工非常热爱工作,即使不给打车的补助,他也会工作到深夜,那么我们就省下这笔钱,不给他补助。

【2.4 V0版制度】

    在加班补贴制度上线前,员工的下班时间分布如下左图,也许是个正态分布。假设有V0版制度,“所有员工工作日晚上工作到21:00,可以报销公司与住址之间的全额打车费。”制度上线后,上面的分布可能会有所改变,如下右图。

http://img2.mukewang.com/5da94c710001b04a14330398.jpg

【2.5 V0分析】

    简单清算一下:(1)原本18点、19点下班的员工与这个补贴制度关系不大,基本没有影响。(2)原本 21点以后下班的员工不会额外付出工时,白拿公司一份补贴。(3)只有原本20点下班的一部分员工,会在钱的激励下被转化至21点后下班,带来收益。为了获得(3)的收益,公司支付了(2)和(3)两部分人的打车费。花了冤枉钱。

【2.6 V1版制度】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如何利用大数据,提高补贴效率。这个项目就叫做智能加班补贴引擎吧。先看V1版本。原“所有员工工作到21:00”,替换为“员工i工作到??点”。其中,??为员工?上个月平均下班时间+60分钟。因此,V1版本为:“员工i工作到上个月平均下班时间+60分钟后,可以报销公司与住址之间的全额打车费。”在这个策略里,采用“上个月平均下班时间”作为员工i的工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增加60分钟作为员工交通补贴的报销条件。这样,分布图中任何一个“柱子”,都会有一定比例的员工被补贴激励而多付出1个小时的工时。如下图a和b。最终可以得到图c的分布关系。

http://img4.mukewang.com/5da94c9600014ab413650959.jpg

 

【2.7 V1分析】

    我们对V1版本结果简单清算一下。(1)每根“柱子”都有一定员工被激励至下一根“柱子”,这些人付出额外工时,并成功获得打车补贴。(2)每根“柱子”都有一定员工未被激励至下一根“柱子”,这些人没有额外付出工时,也没有获得打车补贴。V1版本能把那些“没有额外付出而蹭打车费”的员工过滤掉。效率相比先前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仍然有些“顽固不化”的员工不被激励,我们还有其他办法吗?有!

 

【2.8 V2版制度】

    修改V1中“全额打车费”为“打车费??元”。其中,??=?(员工?的价格敏感度)。这样得到了V2版本的规则,“员工i工作到上个月平均下班时间+60分钟后,可以报销公司与住址之间的打车费??元;其中,??=?(员工?的价格敏感度)。”

【2.9 价格敏感度】

    在这里先普及价格敏感度的概念,即也称作价格弹性。举一个例子,地上有10块钱,拾荒者会去抢,马云肯定不去抢。深层次原因在于,两种人对钱的敏感度不一样。在我们的案例中,为了让员工多工作一小时,对于敏感度高的人,可能花一半的打车费就够了;对于敏感度低的人,可能不止要报销打车费,还要额外再给一些补贴才能完成激励。因此,理论上V2版本的策略可以实现100%的工时激励转化。

【2.10 V2分析】

    V2版本上线后,分布图如下。简单清算一下:(1)每根“柱子”的所有人,都被拔高至下一根“柱子”,即整体分布右移(图a和图b)。(2)每根“柱子”的所有人,都能收获夜间交通补贴。最终分布图为图c。所以,从公司视角,成本是每根“柱子”的打车费,收益是分布右移,所有员工的工时增长。好棒!如果你以为到这里就结束,那就错了。

http://img1.mukewang.com/5da94cc10001db1914150939.jpg

 

【2.11 V3版制度】

    V3版本相对V2增加了一个条款:“负效用员工除外”。负效用员工定义为,平均小时创造的业务价值小于yi者;反之则为正效用员工。这样V3版本的规定为:“员工i工作到上个月平均下班时间+60分钟,可以报销公司与住所单程打车费??元。其中,??=?(员工?的补贴弹性)。负效用员工除外。负效用员工定义为,平均小时创造的业务价值小于yi者;反之则为正效用员工。”V2上线后,发现有少部分员工在公司混时间,这些员工的小时业务价值创造还没有投放的补贴额yi高。如果能识别出这些人,并予以剔除,就形成了V3版本的方案。

 

【2.12 V3分析】

    V3版本上线后,可以看到下面的结果。我们简单清算一下:(1)每根“柱子”的正效用员工,都被拔高至下一根“柱子”,即整体分布右移。(2)每根“柱子”的正效用员工,都能收获夜间交通补贴。(3)每根“柱子”的负效用员工,都未收获夜间交通补贴,也就是边缘人物,可以早点下班。图a和图b。所以,从公司视角,成本是全部具有正向效用员工的打车费,收益是正向效用员工分布右移,正向效用员工的工时增长。图c。

http://img.mukewang.com/5da94cdc00010b4114000937.jpg

 

三、机器学习在智能营销的应用

【3.1 机器学习的运用】

    本例中,有很多变量需要在前置的过程中预测。这就需要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发挥价值。

【3.2 机器学习发力点一】

    在V1版本中,“上个月平均下班时间+60分钟”衡量的是一个员工的工时能力。规则设计的核心思想是,员工要尽可能额外付出工时,才能获得回报。这里采用上个月平均下班时间的规则,这是不科学的。它会造成滚雪球的膨胀式增长。最科学的方法是,预测这个员工,在没有补贴制度下的工时。此时就是一个纯粹的机器学习问题了。

【3.3 机器学习发力点二】

    在V2版本中,??=?(员工?的价格敏感度),此时也是一个机器学习的模型问题。在有大量的用户数据之后,这个模型的建立并不困难。

【3.4 机器学习课程】

    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利用大数据建立模型,并对未知的变量进行合理预测。它可以运用在一切需要作出最优决策的问题场景下。我从事机器学习有9年的时间,在慕课网写了《给机器学习初学者的极简入门课》这个专栏,希望各位小伙伴可以跟我一起来学习这门课程。

【最后】

    模型来自业务,并用来辅助业务优化。当看清楚业务的本质后,就要考虑用机器学习的模型把其中不可控的因素控制住,例如员工的工作能力、对钱的敏感度等。关于模型如何实现,需要大量的实际工作和相关材料来积累学习。如果大家感兴趣,欢迎大家来看我的专栏。本次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时间、感谢慕课网提供的平台。

打开App,阅读手记
5人推荐
发表评论
随时随地看视频慕课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