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这篇文章会分几个点来描述Spark Streaming 的Receiver在内存方面的表现。
一个大致的数据接受流程
一些存储结构的介绍
哪些点可能导致内存问题,以及相关的配置参数
另外,有位大牛写了Spark Streaming 源码解析系列,我觉得写的不错,这里也推荐下。
我在部门尽力推荐使用Spark Streaming做数据处理,目前已经应用在日志处理,机器学习等领域。这期间也遇到不少问题,尤其是Kafka在接受到的数据量非常大的情况下,会有一些内存相关的问题。
另外特别说明下,我们仅仅讨论的是High Level的Kafka Stream,也就是输入流通过如下方式创建:
KafkaUtils.createStream
并且不开启WAL的情况下。
数据接受流程
启动Spark Streaming(后续缩写为SS)后,SS 会选择一台Executor 启动ReceiverSupervisor,并且标记为Active状态。接着按如下步骤处理:
ReceiverSupervisor会启动对应的Receiver(这里是KafkaReceiver)
KafkaReceiver 会根据配置启动新的线程接受数据,在该线程中调用
ReceiverSupervisor.store
方法填充数据,注意,这里是一条一条填充的。ReceiverSupervisor
会调用BlockGenerator.addData
进行数据填充。
到目前为止,整个过程不会有太多内存消耗,正常的一个线性调用。所有复杂的数据结构都隐含在 BlockGenerator
中。
BlockGenerator 存储结构
BlockGenerator 会复杂些,这里有几个点,
维护了一个缓存
currentBuffer
,就是一个无限长度的ArrayBuffer。currentBuffer
并不会被复用,而是每次都会新建,然后把老的对象直接封装成Block,BlockGenerator会负责保证currentBuffer
只有一个。currentBuffer
填充的速度是可以被限制的,以秒为单位,配置参数为spark.streaming.receiver.maxRate
。这个是Spark内存控制的第一道防线,填充currentBuffer
是阻塞的,消费Kafka的线程直接做填充。维护了一个
blocksForPushing
队列, size 默认为10个(1.5.1版本),可通过spark.streaming.blockQueueSize
进行配置。该队列主要用来实现生产-消费模式。每个元素其实是一个currentBuffer形成的block。blockIntervalTimer 是一个定时器。其实是一个生产者,负责将
currentBuffer
的数据放到blocksForPushing
中。通过参数spark.streaming.blockInterval
设置,默认为200ms。放的方式很简单,直接把currentBuffer做为Block的数据源。这就是为什么currentBuffer不会被复用。blockPushingThread
也是一个定时器,负责将Block从blocksForPushing
取出来,然后交给BlockManagerBasedBlockHandler.storeBlock
方法。10毫秒会取一次,不可配置。到这一步,才真的将数据放到了Spark的BlockManager中。
步骤描述完了,我们看看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currentBuffer
首先自然要说下currentBuffer,如果200ms期间你从Kafka接受的数据足够大,则足以把内存承包了。而且currentBuffer使用的并不是spark的storage内存,而是有限的用于运算存储的内存。 默认应该是 heap*0.4。除了把内存搞爆掉了,还有一个是GC。导致receiver所在的Executor 极容易挂掉,处理速度也巨慢。 如果你在SparkUI发现Receiver挂掉了,考虑有没有可能是这个问题。
blocksForPushing
blocksForPushing
这个是作为currentBuffer
和BlockManager之间的中转站。默认存储的数据最大可以达到 10*currentBuffer
大小。一般不打可能,除非你的 spark.streaming.blockInterval
设置的比10ms 还小,官方推荐最小也要设置成 50ms,你就不要搞对抗了。所以这块不用太担心。
blockPushingThread
blockPushingThread
负责从 blocksForPushing
获取数据,并且写入 BlockManager
。这里很蛋疼的事情是,blockPushingThread
只写他自己所在的Executor的 blockManager
,也就是每个batch周期的数据都会被 一个Executor给扛住了。 这是导致内存被撑爆的最大风险。 也就是说,每个batch周期接受到的数据最好不要超过接受Executor的内存(Storage)的一半。否则有你受的。我发现在数据量很大的情况下,最容易挂掉的就是Receiver所在的Executor了。 建议Spark-Streaming团队最好是能将数据写入到多个BlockManager上。
StorageLevel 的配置问题
另外还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如果你配置成Memory_Disk ,如果Receiver所在的Executor一旦挂掉,你也歇菜了,整个Spark Streaming作业会失败。失败的原因是一部分block找不到了。
如果你配置成Memory_Disk_2,数据会被replication到不同的节点。一般而言不会出现作业失败或者丢数据。但解决不了Receiver也容易挂的问题,当然还是主要还是内存引起的。
最好是采用默认设置 MEMORY_AND_DISK_SER_2 比较靠谱些。
这里面还有一个风险点就是,如果某个batch processing延迟了,那么对应的BlockManager的数据不会被释放,然后下一个batch的数据还在进,也会加重内存问题。
动态控制消费速率以及相关论文
另外,spark的消费速度可以设置上限以外,亦可以根据processing time 来动态调整。通过 spark.streaming.backpressure.enabled
设置为true 可以打开。算法的论文可参考: Socc 2014: Adaptive Stream Processing using Dynamic Batch Sizing ,还是有用的,我现在也都开启着。
Spark里除了这个 Dynamic
,还有一个就是Dynamic Allocation
,也就是Executor数量会根据资源使用情况,自动伸缩。我其实蛮喜欢Spark这个特色的。具体的可以查找下相关设计文档。
后话
接下来一篇文章会讲一些解决方案。
作者:祝威廉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9e44d3fd62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