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浏览精彩内容
慕课网APP
程序员的梦工厂
打开
继续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赞赏金额会直接到老师账户
将二维码发送给自己后长按识别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

架构师成长之路 框架的应用

扬帆大鱼
关注TA
已关注
手记 204
粉丝 13
获赞 50

写技术文档的难度太大了!数次删改,都没能满意,所以我还决定,先写出来,以后再逐步整理完善——否则可能这个系列都没办法写下去了。这也算是借鉴了敏捷的思路,先写再改,不断迭代重构吧!


按照你说的架构,把系统搭起来,跑起来,需求改上个几百上千遍,高并发大流量冲一冲……咦,这样一番折腾下来,没被砸跨,系统千锤百炼之后,还百炼成钢绕指柔。那我才竖起大拇指,真是不错!

尴尬


在确定了忘记数据库的大原则之后,我们理应从业务层入手开始系统的搭建。

/*为什么不是从UI层开始?不要笑,我还真记得,有看到过对这种做法的总结和推荐,还有一个什么专有名词,大概就是“页面驱动”之类的。
而且你静下心想一想,我们很多的开发实际上就是这样做的!确定方案之后,美工出效果图,前台切图出静态页面,程序员改成动态的,一页一页的做。
任务考核就大概是这样的,“我们今天把某个页面做完”。

这种做法的好坏利弊我们就不展开了。但如果你一定要一个不从UI层开始的理由,我觉得最有力的就是:
我们系统要做三个版本,电脑桌面页面、手机页面和手机APP。*/


业务层里,通常我们就把需求里的一些名词拎出来,做成一个一个的类,以创业家园为例,就应该有一个博客类(Blog),博客里还有方法,比如GetBlog(int Id),或者GetBlogs(int pageIndex, int pageSize),如下所示:

class Blog
    {        string Title { get; set; }        string Body { get; set; }

        Blog Get(int Id)
        {            return new Blog();
        }

        IList<Blog> GetBlogs(int pageIndex, int pageSize)
        {            return new List<Blog>() { };
        }
    }

 

后来我才慢慢明白了,这种做法其实还是来自于“数据库驱动”的思想。Blog类其实代表的是数据库中Blog表,一个Blog实例就代表着一行数据,然后通过该表取到一些行,这些行又被封装成Blog类(细究起来还是很乱,是吧?)。估计当初微软DataSet的流行加剧了这一现象,当然DataSet本身没有问题,它的逻辑是自洽的;然而有很多开发人员不认可DataSet,说它性能低,要用DataReader,自己“封装”,结果不知怎么的,就搞成了上面那种样式的“四不像”。


Entity

上述传统的业务层架构,除了逻辑上的混乱以外,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难以测试!和数据库搅在一起,怎么测试?我是头都大了。我得去做一个小型数据库啊?而且这个数据库还得insert/update之类 的,测试的基准数据就会变,所以每一次单元测试都得tear down(回到基准测试环境),这个又怎么搞?

//当然,后来我还是找到了混合数据库的测试方法,但我很高兴当时我对数据库的测试完全绝望的状态。因为这促成了我的“忘记数据库”的构想和实践

 

忘记数据库》中的例子)。所以,我们是不是就可以首先把“改”独立出来?通过不断的演化,我最后形成了一个Entity的project,负责且仅负责对象状态的改变,而完全不涉及对象的加载存储等功能。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解决了Entity的单元测试的问题。由于(至少是暂时)不再需要考虑这些对象和存储问题,那么在测试的时候,我需要一个对象,只需要直接new一个就行了,而不是从数据库里取,这多方便啊!

 

Query(Repository)

 

简单的说,通过NHibernate,我们可以在对象和数据库结构中建立关系(映射)。然后,可以通过NHibernate的session,调用session.Save(), session.Delete(), session.Load()和session.Query()等方法将对象存储、删除或者加载/检索到内存(C#项目)中使用。

///  为什么是NHibernate?
///  1、我的项目开始得比较早,好几年前了,应该是。当时Entity Framework还很不成熟,所以没有办法,只能选择NHibernate
///2、我想看一看微软框架以外的世界。其实后来我就知道了,在Java世界,我的这些做法已经差不多是主流了,所谓的SSH之类的。
当然,对Java世界我也研究不深,可能也有差异。我的这个框架是自己摸索出来的,觉得够用就好。

 

但从系统架构层面讲,有另外一种提法:Repository模式。

Repository,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仓库。这个概念我觉得很贴切,就像汽车存放在库房里,我们通过仓库管理员,取出一辆或多辆汽车。这就有“代码映射真实世界”,一种逻辑自洽的感觉;而不是之前,一辆汽车取出十辆汽车的样子。

 

具体到代码层面,就大概是这个样子:

 class BlogRepository
    { 
        IList<Blog> GetBlogs(int pageIndex, int pageSize)
        {            return new List<Blog>() { };
        }

        Blog Get(int Id)
        {            return new Blog();
        }
    }

 

但Repository的理解和使用都有争议,主流的大概有两种:

  1. 认为Repository是类似于集合,或者一种封装集合的对象。所以还是把它放到了Entity中使用。

  2. 认为Repository是“聚合根”的一种,和取出/存储对象并列,应该置于Entity之外。

我连Repository都没有显式的使用,所以就不进行这种关于概念的抽象讨论了。后面有机会我们穿插着讲一讲吧。

 

增”和“删”直接利用了NHibernate的session机制,只是把“查(select)”给单独抽象了出来,也单独的抽象成一个名为Query的project。

 

Service

 

我们脑海中应该是这样一个概念:

  • 前提:所有的对象平时都是直接的存储在磁盘里,然后:

  1. 我们需要某个/些对象时,就把他们从磁盘里取出来,加载到内存中

  2. 进行一些操作修改

  3. 最后再存储到磁盘中

那么问题来了,上面这些步骤,由“谁”来做呢?注意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些东西,都是在业务层的范畴。所以,按照三层架构的思路,应该是UI层调用BLL层,而我们的UI层,采用的是MVC,所以,这样工作,是不是应该在Controller里面做?

 

我非常同意这么一个观点:绝不能为了分层而分层。那么,Service层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主要是为了前后端分离。早期的开发过程中,我设想过招聘一个专门的前端开发人员,他/她不管后台的具体业务逻辑、和数据库的交互,只管页面的呈现和交互。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我不想她只是一个单纯的美工,画出效果图切片弄成一个html的静态页面就完了,我希望她一样的用VS进行开发,用Razor做成view,还负责页面的交互和跳转,所以她还得在Controller里建Action,在Action里写代码。所以她在Action里写代码,是要得到数据用以呈现的,是需要根据页面回发的数据调用不同的业务逻辑的。那么,这些数据这些调用怎么得来?等着后台开发人员完成了之后再做?这无疑是很不经济的。

所以我们抽象了一个ServiceInterface,前台和后台开发人员可以先确立一系列的接口,然后各自去完成自己的实现。于是就有了:

  1. UIDevService:前台开发人员的“模拟”实现,看源代码就可以发现,里面是一些非常简单粗暴的逻辑。比如需要一个ViewModel对象,就直接给new一个就可以了。

  2. ProdService:真正的业务逻辑实现,是一直连到数据库的。

ServiceInterface的接口,而不管其具体的实现。

//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复杂的架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  如果我们的所有开发人员都是全栈级别的,可以从效果图一直插到数据库,我们可能就根本不需要这么麻烦。
//  而现实的情况是,而大部分的开发人员,都有他们的专攻方向;全栈程序员毕竟太少了。

 

当然,这样隔离出UIDevService之后,还附带了其他一些好处,比如更便利的单元测试。这些我们都以后再说。


ViewModel

 

我们项目中还有一个ViewModel,我们的开发人员曾不止一次的提出来:为什么不能直接使用Entity呢?

我非常理解他的疑惑,一次次的把一个Entity里面的Article的属性取出来,再一条条的放到一个ArticleViewModel里面去,这多闹心啊?吃饱了撑的?

其实,我也是开发人员,这框架是我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敲出来的,能偷懒的我肯定都会偷懒!就像前面我没采用Repository一样,我甚至都还弄过两层架构,但最后都没有好下场,才一步步走到今天。简单的说,ViewModel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前后端分离的要求。如果直接使用Entity,前台开发人员是不是又得等着后台开发人员把Entity先建好?是不是Entity一有变动就会立马影响前台开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观察我们的ui.task.zyfei.net.sln解决方案,BLL层里的所有project是根本就没有包括在里面的,我们彻底的做到了物理隔绝!

 

创业家园项目里有“最新发布博客”的列表小方块,它是一个博客的集合,你怎么弄?你说我可以使用IList<Blog>;但这个小方块里还有一个逻辑:如果当前用户是博客博主,显示修改链接。所以需要“当前用户”的数据,你又怎么把这个数据弄进来?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你肯定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做到,最简单的就是使用ViewBag。混合ViewBag和Enitty,几乎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有时候太丑陋了!

 

最后,我们其实应该跳出来,从架构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ViewModel究竟是什么?它说承载的职责应该是什么?应该由谁来构建它?……

我认为:ViewModel本质上就是一个用于页面呈现的数据容器(DTO),所以他不应该具有任何内在逻辑,而且应该由前端开发人员来构建它。前端开发人员应该彻底的摆脱业务层中的Entity的束缚,根据页面的呈现规律,大胆的进行各种抽象组合,使得ViewModel真正的绽放它的光彩!

 

MVC


说完上面这些,MVC其实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就是Controller调用Service,得到ViewModel供View使用这样一个流程。当然,里面有很多值得细讲的内容,比如mvc route的测试、使用Autofac切换Service的实现、Session Per Request进行性能优化等。我们在之后的分则里细讲。

 

Tool

看过源代码的同学肯定也注意到了项目里有一个Tool的项目文件夹。里面最重要的,就是BuildDatabase项目。这个项目,肩负了构建开发和集成测试数据库的双重责任,还有帮助生成环境数据库更新的作用,是测试驱动的有力保证。


要填的坑

 

框架就这么拉出来了,但其实里面的坑还有很多,趁着有思路,先挖出来,以后慢慢填:

1. UI

  • CurrentUser的处理:也是一个相当头痛的东西,因为会大量使用,那么就想着要重用,要想重用就伤脑筋

  • Get-Post-Redirct模式:里面也是一堆的坑。因为Http是无状态的,所以Redirect的时候就面临着一个传递数据的问题

  • MVC Route:曾经伤心欲绝,当页面复杂之后,url就跳不到指定的action;或者稍一改动,以前的route规则就就崩溃了

  • Partial View、EditTemplate和Child Action:在里面不知道晕了多久

  • 单元测试

  • 其他性能优化

2. Service

  • 提高性能:SessionPerRequest。这个必须放在最前面说,因为它深刻的影响了我们下面提到的页面架构的很多东西

  • UIDev和Prod的切换:利用Autofac

  • SessionPerRequest的具体实现,和UI和NHibernate都搅在一起,真不知道该放在哪里说

  • 为什么不使用Repository模式而采用Query

  • ViewMode的Map:使用Automapper

  • 单元测试:Query又要搅到数据库,唉……

3. BLL

  • Entity大集合的性能问题。由于对象间的1:n的关系映射,造成一不小心,就扯出一堆集合数据出来,比如一个Author的所有Article,一个Article的所有Comment、Agree和Disagree。要这样弄的话,再多的内存也吃不消。

  • Entity的多态应用。超级大坑,简直是要出人命的感觉,我觉得我能爬出来都是个奇迹

  • Entity的单元测试。由于Entity之间复杂的对象关系,其单元测试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 Entity的NHMap单元测试。Entity里都没问题了,但你怎么保证Entity的数据库映射时正确的?只能做单元测试,还是绕不开数据库!

4. Tool

  • BuildDatabase:超级繁琐超级难

  • 其他清理统计工具等

打开App,阅读手记
0人推荐
发表评论
随时随地看视频慕课网APP